二、中间派
6.《南京战史资料集》
南京战史资料编集委员会编,偕行社1989年11月出版。是集分日记、作战命令、通牒·训 示·作战经过概要·战时旬报·战斗详报·阵中日志、中国方面情报、第三国情报、战史研究笔记、战时国际法七部分,最重要的是前三部分。
日记部分收录了(《松井石根大将战阵日记》、(《松井大将<支那事变日志拔粹>》、《陆军大将烟俊六日志(要约)》、((杉山书简》、(《饭沼守日记》、(《上村利道日记》、《中岛今朝吾日记》、《金丸吉生军曹手记》、((佐佐木到一少将私记》、(《山崎正男日记》、(《木佐木久日记》、(《伊佐一男日记》、(《折小野末太郎日记》、(《折田护日记))、(《前田吉彦少尉日记》,《井家又一日记》、《初年兵之手记》、《水谷庄日记》、(《牧原信夫日记》、《林(吉田)正明日记》、《增田六助日记》、《海军军医大佐泰山弘道著上海战从军日志》。作战命令部分包括中央(参谋本部、大本营等)、方面军,军直至师团、旅团的命令。第三部分收入了包括从中央到基层(大队及中队)的相关文献。
本编由日本旧军人团体编辑,编委除板仓由明(著有《真相是这样的南京事件》)外都是旧军人。如题所示,严格说本编不是“南京大屠杀”或“南京事件”的资料集,但因战争结束之际和东京审判之前日本自上而下两次命令烧毁战时文件,相关文献已十不存一,所以即使“战史”方面的零散文献对从更广泛方面了解日军的所作所为还是有价值。本编所收日军官兵日记的特点是包括最高长官以下的各个层级,与屠杀派所编资料集悉为士兵和下级军官不同。
7.(《南京战史资料集》Ⅱ
南京战史资料编集委员会编,偕行社1993年12月出版。是集主要内容为日记,也有部分其他文献。本编标以“Ⅱ”,但似非编辑前编时的预定,因前编未标“I”。且内容稍有重复。计有:(《松井石根大将战阵日记》(全文)、《松井大将<支那事变日志拔粹>》(与前编相同)、《陆军大将灿俊六日志(要约)》(同前)、《杉山书简》(同前)、(《松井指挥官、山本实彦对谈》,《河边虎四郎少将回想应答录》、《对支那中央政府方策》、《上村利道日记》(前编自12月1日始。本编自8月15日起)、《山田栴二日记》、《两角业作手记》、《荒海清卫日记》、《大寺隆日记》、《菅原茂俊日记》、(《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二中队阵中日志》、《步兵第四十七联队阵中日志》、《战车第一中队行动记录》、《太田寿男供述书》、《梶谷健郎日记》、《俘虏处理规则》、(《支那事变关系公表集》、《大本营陆军部西义章中佐的报告》,《外国的报纸》、《南京、上海、杭州国防工事的构想、构筑和作用》、《南京城复廓阵地的构筑和守城战斗》、《“从军是走路”——佐藤振寿手记》、(《“南京!!南京!!新闻匿名月评》。
日本右翼每为战时文献烧毁“遗憾”。似乎否则即可为日军。洗冤”。其实当时日本军政当局和涉案人是把这些文献视为隐患,惟恐不能悉数清除的。比如松井石根的日记明明还在,在东京法庭上他却谎称已经烧毁。本编所收松井日记“全文”,由日本防卫研究所战史部研究员原刚(小屠杀派)在前编出版后“发现”。此编及前编所收日军高级将领的日记,对全面了解“南京事件”的背景,了解日军最高层尤其是中支那方面军和上海派遣军的决策十分重要。
三、虚构派
8.《纪闻·南京事件》
阿罗健一编,图书出版社1987年8月出版。共收访谈录35篇及补遗。访谈录计为:《上海派遣军参谋大西一大尉的证言》、《松井司令官随员冈田尚氏的证言》、《上海派遣军特务部成员冈田酉次少佐的证言》、《东京日日新闻金泽喜雄摄影师的证言》、(《报知新闻二村次郎摄影师的证言》,《大阪每日新闻五岛广作记者的证言》、《第十军参谋吉永朴少佐的证言》、《第十军参谋谷田永大佐的证言》、《第十军参谋金子伦介大尉的证言》、《东京日日新闻铃木二郎记者的证言》、《东京日日新闻佐藤振寿摄影师的证言》、《同盟通讯社新井正义记者的证言》、《同盟通讯社映画部浅井达三摄影师的证言》、《东京朝日新闻足立和雄记者的证言》、《东京朝日新闻上海支局次长桥本登美三郎氏的证言》、《报知新闻田口利介记者的证言》、《都新闻小池秋羊记者的证言》、《读卖新闻摄影技师橱口哲雄氏的证言》、《同盟通讯社无线电技师细波孝氏的证言》、《炮舰势多号舰长寺崎隆氏的证言》、《福冈日日新闻三苫干之介记者的证言》、《海军从军绘画通讯员住谷盘根氏的证言》、《炮舰比良号舰长土井伸二中佐的证言》、《外务省情报部特派摄影师渡辺义雄氏的证言》、《大阪朝日新闻上海支局成员山本治氏的证言》、《读卖新闻森博摄影师的证言》、《上海海军武官府报道担当重村实大尉的证言》、《同盟通讯社上海支社长松本重治氏的证言》、《福岛民报箭内正五郎记者的证言》、《第二联合航空队参谋源田实少佐的证言》《企画院事务官冈田芳政氏的证言》、《领事官补岩井英一氏的证言》、《陆军报道班成员小柳次一氏的证言》、《领事官补粕谷孝夫氏的证言》、《野跑兵第二十二联队长三国直福大佐的证言》。补遗交代了和上海派遣军参谋松田千秋大佐等32位当事人联络的情况。其中有的本人拒绝采访,有的因年高而为家人拒绝,有的在联络中去世,也有少数作了简短回复。在拒绝受访者中,认为南京大屠杀为“未有之事”谈亦无益居多;少数则因怀疑作者的立场而不愿谈。如东京日日新闻记者浅海一男,事发时曾报道哄传一时的。百人斩”(肇事者因此战后被南京法庭判处死刑).在拒绝的同时特别说:“希望不要加入到否定这一‘世纪’大屠杀的军国主义的大合唱中去。”
9.《“南京事件”日本人48人的证言》
阿罗健一编,小学馆2002年1月出版。本编是《纪闻·南京事件》的“文库本”。编排作了调整.除某些访谈的少量删节,全删了同盟社上海支局长松本重治的证言。新增了新爱知新闻记者南正义、参谋本部庶务课长谏山春树大佐、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编制班大槻章少佐的证言和樱井てしと的荐词、出版方的“写在文库化之际”,阿罗重新撰写了后记。樱井称此书为“南京事件”的“第一级资料”。阿罗的新旧后记的最大不同,是新后记特别强调日军在南京只有对军人的“处刑”,而没有对平民的犯罪。
资料集方面还有完全译自中国的现成资料或在中国的实地调查,如加加美光行、姬田光义译《证言·南京大屠杀》(青木书店1984年第1版)、《南京事件现地调查报告书》(南京事件调查研究会、一桥大学社会学部吉田研究室,1985年),不再介绍。
资料集之外,另有单篇文献、日记、回忆、访谈等。单篇资料数量庞大,大多内容零散。有些较集中的国内已广泛报道(如中译早于原文出版的《东史郎日记》、已为国内摘译的(《日中战争从军日记——个辎重兵的战场体验》),有些是国外的译本(如平野卿子译的拉贝日记(《南京的真实》),所以,在此只择要介绍三种在日本国内未引起足够注意的材料,其余在下篇中引及:
1.《日军第十军法务部日志》
载高桥正卫编《续·现代史资料》六“军事警察”,そすす书房1982年版。本编内容基本未涉及南京,日本各派也都未予关注。但如前已述,日本战败时曾大量焚毁日军文献,第十军法务部日志是日军“仅存”的法务部日志,而第十军所辖各部队又都与“南京事件”有关(第六、第一百十四师团是直接攻击南京的主力部队,第十八师团和国崎支队为切断外部对南京的增援和南京守军的撤退分别攻占芜湖和浦口),所以第十军在攻占南京前后的表现,不仅对认识日军军风纪的一般状况有重要价值,对第十军——上海派遣军也可以推求——进入南京后的表现尤其可为重要参照。
2.《中支那方面军军法会议日志》
载同上。中支那方面军未设法务部,军法会议存在了不足一月。日志记载的案例以第十军为主,也有少量上海派遣军“军中逃亡”等案。可作为前志的补充。
3.《一个军法务官的日记》
此本晚近才发现,作为第十军法务部长。小川关治郎的日记正好是可以和第十军法务部日志互校的别本。小川日记除了实录第十军军风纪的本来意义之外,还有二点特别意义,即:一,证明小川在东京审判时为辩护方提供的证词不实(下将详及);二,证明日军军方战时记载对事实已有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