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什么是不能背叛的?
网易历史:您曾写过有关中日学者4次对话的文章,是日本左翼学者吗?
孙歌: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民间的活动,现在结束了。一共做了6次。我觉得一个最大的成果就是我们第一次把中国人和日本人关于战争记忆的问题作为同一组文章在中文杂志的一个专栏里发出来。实际上我那篇《实话如何实说》就是和另外一个日本学者的文章一同发出来的。
这个运动可能开了一个头,由于更多人的努力,中国知识界的文章不断地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表。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让日本的知识界了解到中国有一批真正关心中日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学者、没有思想和学术的偏见,促进了两国知识界之间的了解。
网易历史:与日本进步势力联合思考南京大屠杀、也包括整个的中日战争,这一段历史对中日双方的意义,增进双方的理解,是学院、媒体、民间都需要努力的方向。不过目前看来,更多地是在中日学者之间进行,而且是民间学者组织之间进行对话。您对我们的网民,以及更多的关注南京大屠杀的普通读者,有什么更多的建议?
孙歌: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背叛什么呢?我非常希望跟关注南京大屠杀的网民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不可以背叛的,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捍卫它。
我个人很珍惜网民在面对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愤怒甚至是仇恨,我觉得这是走向正义的第一步。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愤怒,正是这份感情让我无法安于学院式的学术生产,也正是这份愤怒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公民的政治责任?
简单地说,我认为公民的政治责任是让一个社会拥有更多一点的公正和自由,而不是相反。公民无法参与大政治,但是公民每时每刻参与日常政治。为此一个政治的公民就需要对每一个行动的后果负责。发泄不是政治行为,也不会有有效的后果,很多时候甚至有负面的效应。当对南京大屠杀感到仇恨的时候,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思考自己如何安顿这份仇恨。要让它变成一种能量,能够参与抑制世界上可能有的任何战争,也包括抑制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这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应该努力的。我们有很多榜样,比如说王选。当她感到仇恨的时候,她选择行动,而不是发泄仇恨,当然行动很困难,比在网上发泄要困难多了。王选也是个普通人,可是她是我们的英雄。她通过打细菌战官司这件艰难的工作,把仇恨转化为正义的诉求,转化为捍卫和平的能量。
和平的势力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它不意味着对暴力忍让,而是意味着尽可能消除暴力的土壤。观察一下日常生活,有很多潜在的暴力、歧视,特别是针对弱者的,这就是战争的基础。战后日本的思想家曾经号召日本民众养成不与强者联手欺负弱者的习惯,并且认为消灭歧视才是避免战争的最根本方式,这就是在日常政治层面消灭战争基础的努力。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消灭世界上的战争土壤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都想一想,让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