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到现在为止,不是一直在强调当时日本的政治和军事的不统一,军政和军令的不统一,陆军和海军的不统一吗?怎么那么多负面因素就一点也不出来帮帮日本人的倒忙?
前文说过,山县有朋的倒行逆施之所以在当时日本能行得通,是因为没有人把他弄出来的问题当作问题。当时明治维新的元老们都健在,你山县整再多的制度上的漏洞出来,你还能玩得出来花?玩不出来。指挥甲午战争的不是一般人,乃明治维新第一功臣、首任内阁总理伊藤博文。人家伊藤拔根汗毛,不说比你山县的腰粗吧,和你山县的大腿肯定有得一比。
在这次伊藤博文亲自来过问军事以前,日本的军事系统已经弄得像笑话一样了。海军和陆军吵了几年架,弄得像仇人一样。看看那些架是怎么吵的,绝对有意思,挺有日本特色。
1880年(明治十三年),海军看着陆军的参谋本部眼红,吵吵说咱们也要一个。陆军当时就给顶了回去:“怎么着?光看见现在我们这些贼吃肉了?你也得想想当年我们这些贼挨打的时候。老子陆军是老大,你们海军能干什么?你是准备上岸进攻还是准备上岸防守?想和老子陆军一样,没门。回去啃你的窝窝头吧。”
海军们可没有脾气,谁让自己是老二呢,没办法,有些气就是要受。受是受,海军也不泄气,继续搞发明创造。这次海军提出了一个“统合参谋本部”的构想,说把陆海军统管起来怎么样。陆军还是反对,说你们该谁管就谁管,别给咱们也找一个婆婆。但是伊藤博文感兴趣,硬是在1886年(明治十九年)把这个“统合参谋本部”愣撮合起来了。
怎么叫“愣撮合”呢?他真是愣给撮合起来的。因为从一开始海军就不满意了。不是海军要成立什么“统合参谋本部”的吗?干吗又不满意了?其实是从一开始,海军就发现被陆军给涮了。《统合参谋本部条例》规定,统合参谋总长必须由皇室出身的将军担任,既然天皇领军,皇室人员担任统合参谋总长听起来也挺合情合理,是不是?不然,和欧洲皇室人员大都在海军服务不一样,也不知道是怕晕船还是什么原因,反正日本的皇室人员基本上全在陆军,海军很少,这统合参谋总长一职必须由皇室人员担任的一条,等于变相在说海军永远是老二。海军能干吗?所以不到一年,这个看起来挺是那么一回事的“统合参谋本部 ”,就被海军给折腾得寿终正寝了。也别说,好歹在一起玩了一年,有了一点感情,陆军这次总算开恩,同意海军也独立出一个“参谋本部”来。 但海军还是气不过,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啊,我们还就要出出这口恶气,愣把个刚刚成立的“海军参谋本部”给改成了“海军军令部”,以示和陆军彻底划清界限。这就是日本海军没有参谋本部而代之以军令部的由来。
所以到甲午战争开展前夕,日本军队的三个二元化总算凑齐全了:政军、政令、陆海,全是各唱各的调。
难不倒人家伊藤博文。伊藤又发明了一个叫做“战时大本营”的东西,简称“大本营”,在作战时把陆海军统一起来指挥。平时嘛你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都给我拘到一起来。当然,要把平时就尿不到一个壶里的两拨人拘到一起,也不那么容易,海军就提出,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管招兵买马就够忙的了,别参加大本营了。其实在琢磨着什么呢?因为根据当时的制度,天皇的幕僚长是参谋总长,所以理所当然大本营的长就是参谋总长了。所以军令部长见参谋总长矮一头。这也就算了,现在要海军大臣也去听参谋总长的发号施令,海军觉得也太委屈了。
陆军可不含糊,跟海军说:“知道你们海军弱智的比较多,不太会处理事,你们海军大臣忙的话就不用来了。不过俺们陆军大臣应付那些个小事倒是绰绰有余,能来参加大本营的。”被这样一将军,海军没了情绪,海军大臣只好乖乖地来大本营报到。不过到太平洋战争时,海军地位提高了,又想起几十年前的那句话来了,因此太平洋战争时的大本营就没有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只是把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给并到了一起,更加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