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何定
一百一十年前,公元1898年10月24日,湖南省湘潭县高耸的乌石峰下,从一问茅舍里传出了新生儿的呱呱啼声,这啼声给已单传两代的彭姓贫苦农家带来了希望。
然而,等待这个新生儿的命运是,8岁时母亲染疾去世,父亲久病卧床,幼弟啼饥号寒,祖母扶杖乞讨,为了生计,他不得不辍学去打柴、放牛、下煤窑做:苦工。
15岁那年,湘潭大旱饥馑,他参加饥民的“闹粜”被官府追缉。年少的他,带着对童年苦难的回忆和为贫苦人寻出路的朦胧意识,告别乌石,远走他乡。
这次出走,走出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彪炳千秋的人物——彭德怀。
年不满18岁,他投身湘军,当了一名二等兵。以战功从代班长、班长、代排长、排长、代连长、连长、代营长、营长、代团长、团长,升任湘军劲旅独立第5师的第1团团长,跨过了行伍阶梯中的每一级。他已经崭露头角,本可继续沿着这个阶梯上攀。
但这不是他的人生追求。和那个时代的志士仁人一样,他在湘军中苦苦寻索一条救国救民之路。他惩杀恶霸,组织救贫会,搞士兵自治,终是前程茫茫。
1928年,年届30,他找到了共产党,顿见曙光。同年7月,他在驻地湖南平江城毅然率部暴动,创立红5军,奔赴井冈山,自动接受朱德、毛泽东的指挥,开始了生命的新征程。
他在湘军中素以骁勇著称,但只是从这时起,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有了为天下受苦人谋幸福的崇高理想,有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才使他焕发出非凡的胆略和才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立下了赫赫战功。
从1928年到1953年,25年中,他22年身在前敌,从苏区驰骋,长征开路的任红3军团长;到辟地千里、开拓陕甘宁的西征军司令;到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到临危受命以2万之众抗击国民党20万大军,保卫党中央、解放西北5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到再次临危受命,把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恢复朝鲜半岛和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司令。他参加和指挥的战役战斗数百次,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民族战争和出国作战的每一个战争阶段,成为国际知名的军事家。
他成为巾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名列朱德总司令之后。
1953年,他终于结束丫长达38年的军旅生涯,他渴望解甲从农,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余,卜。但他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国防部长,又为建立现代国防,保卫祖国的建设呕心历血,万里奔走,他为新中国的欣欣向荣而兴奋。
1959年,他在外出巡视巾看到了被扭曲的共产主义一狂热的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大炼钢铁酿成的巨大灾难,饥饿在祖国大地蔓延,他震傈了。他满怀忧虑,在当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给头脑并未真正冷静下来的毛泽东写了一封信,直陈盲目冒进造成的危害。旬日之间,他成了“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头子,从新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在接踵而来的“阶级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中,他的“罪行”不断升级,从“投机革命”、“伪君子”、“野心家、阴谋家”到“里通外国”。
时光推移到30年前,公元1978年,十亿神州在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后,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历次政治运动中的蒙冤者一批批从监狱、囚禁所、劳改场、流放地走出来。但人们没有看到彭大将军的身影。他已于1974年11月29日在囚禁中含冤辞世。迎回北京的是他被“流放”到成都东郊火葬场的骨灰。
这一年,在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中,人们重新审视历史。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的直言在亿万人的心中叩响,人们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重新认识、重新发现了彭德怀。他的丰功伟绩,刚风劲节令人敬仰,他百战未死却死于为民谏诤的结局令人悲痛。
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为彭德怀举行追悼会,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为彭德怀恢复了名誉。老将军、老干部、老乡亲、老战友、亲人……为他泪洒灵堂。
会后,经杨尚昆、黄克诚等老革命家的提议,由中央军委办公厅和北京师范大学支持,成立了基于自愿参加的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准备以两三年的时间,写出一部彭德怀传,把长期被歪曲颠倒的彭德怀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还彭大将军以本来面目。但很快,传记组发现自己把事情估量得过于简单了。从1959年9月至1978年12月的近20年间,彭德怀的手稿、笔记大部被销毁,关于他的公开的、内部的文字资料,则充斥着对他的历史“罪行”的清算。
面对连篇累牍的“批彭”材料,从1978年春起,传记组沿着彭德怀生活和战斗的足迹,踏访了湖南、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甘肃、山西9个省的几十处旧战场、几十个城镇村庄,访问了上百名的老将军、老红军、老八路、老民兵、老乡亲。从他们的深情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彭老总,他叱咤风云又朴质近人,秉性刚烈又仁心慈怀,美德丰功也有缺点失误。正如张爱萍上将所说,他不是一个“完人”,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在传记组3年的采访中,从中央到有关省、市、县的数十处档案馆、文化馆、图书馆,管理者怀着激奋的心情向我们敞开库藏,让我们广泛查阅,钩沉索隐。从他的家谱、湖南讲武堂的同学录,多个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原始资料,到“文革”中审讯彭德怀的专案组笔记和监视彭德怀一言一行的哨兵(看守)日记,这才使传记组得以在还没有详细的军史、党史、文革史的历史条件下,弄清他生命每一个阶段的经历。
更为珍贵的是,彭德怀在1962年曾给中央上书八万言,回顾生平,就对他一生历史的不实批判进行申诉,在8年囚禁中,他又在所谓“罪行交代”中,对自己的历史作了多次申辨。1982年,传记组对彭德怀的历次申述进行多方考证,整理出版了《彭德怀自述》一书(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发行达290余万册。
1985年彭德怀传记组归由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领导。1986年应陕西人民出版社之约,撰写了7万字的《彭德怀传略》(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对彭德怀一生的初步概述。1988年,传记组编撰了67万字的《彭德怀年谱》,弄清了他76年较详细的生命轨迹。同时期,编辑出版了39万字的《彭德怀军事文选》,发表了多篇关于彭德怀历史重大是非问题的论文。传记组还编写出版了《彭德怀元帅故事》、《一个真正的人》、《中国人的脊梁》等书,记述在采访中获得的许多关于彭德怀的轶事。
在以上一系列的写作编纂的基础上,1993年于彭德怀诞辰95周年之际,传记组完成58万字的《彭德怀传》,纳入作为国史的《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达11万册。
1998年,彭德怀诞辰100周年,由传记组成员撰写的120万字的《彭德怀壮烈人生丛书》(8册),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前言附后)。
时光推移到今天,2008年,彭德怀诞辰110周年,《壮烈人生丛书》早已售罄。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有若干过去仍未能触及的彭德怀历史公案,终于可以由时间来澄明是非。而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方面,老一代革命家的身影在新一代青年的心中渐行渐远;另一方面,人们对历史的永恒探索,又在激发更多的人去研究彭德怀、撰写彭德怀。作为对彭德怀历史真面的第一批探索者,我们的水平有限,但我们所根据的第一手资料,不会再有人能全部翻阅;我们访问过的彭德怀同时代的人已经逝去。因此,我们奋力将120万字的《彭德怀壮烈人生丛书》修订增删,用《彭德怀全传》的书名,交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我们相信,作为根据原始资料记述评说的这一部全传,对今天、今后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它的出版,是传记组对历史赋予自己的为彭大将军洗冤立传的使命的最后交代。
1898~1974历经76个春秋,彭德怀的生命历程是如此波澜壮阔,起伏跌宕。他的生命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的苦难、追求与奋斗。反映出中国现代史上一场翻天地覆的人民革命的必然性及其辉煌胜利,也反映出历史进程中曾经发生过的错误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一曲传唱千古的正气歌,一部革命英雄、民族英雄的传奇,一出人民利益坚守者的时代悲剧。彭大将军将永远闪烁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天幕上。当人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会发现他,而赞叹、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