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第二遗嘱”
罗迦陵继承了哈同的遗产后,仍然维持着爱俪园豪华的生活。然毕竟男主人作古,罗迦陵总有一种失落感,随着时光的消逝,她对生活的乐趣日渐淡薄。1937年因患白内障两眼失明后,罗迦陵更是把念佛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一心指望死后灵魂能够进入天国。1941年10月3日,年届78岁的罗迦陵终于魂归西天,离开了人世。然罗迦陵尸骨未寒,一场新的争夺遗产的争斗便拉开了序幕。
罗迦陵咽气后半小时,一辆汽车载着一个外国人来到爱俪园。此人名叫拉亥脱,是高易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来势汹汹,声称奉英国领事馆之命前来通知:爱俪园内的财产,一草一木都不许移动,须静候英领馆派人来处理。一个普通律师,有何权利作如此指示?原来拉亥脱是奉哈同养子乔治·哈同指派而来。乔治·哈同为了得到哈同遗嘱中声明留赠给他的7/10遗产,在罗迦陵死后,便迫不及待地向英国在华高等法院提出诉状,要求英法院确认哈同原先的遗嘱有效,确认他享有合法的继承权。英国在华高等法院接受了乔治·哈同的诉状,在10月中旬发出布告,要求凡对哈同遗产有关系者,必须在布告贴出的10天之内提出,否则将确认哈同的遗嘱为有效。
布告贴出后第三天,爱俪园的总管家姬觉弥出人意料地向英国在华高等法院提交了罗迦陵于1937年9月30日签署的一份遗嘱,请求法院予以追认。姬觉弥提出的这份遗嘱,同1931年哈同和罗迦陵共同签署的遗嘱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区别,人们称前一遗嘱为第一遗嘱,后一遗嘱为第二遗嘱。罗迦陵签署的第二遗嘱声明:分给斐利浦、娜拉、麦泼尔等养子女每人14万元遗产(按照1937年时价);赠给姬觉弥400万元遗产;拿出300万元遗产创办一个实业工厂;提出100万元遗产赠给中国政府作为公共福利经费;余下的财产由罗弼、维克多、罗友兰、罗友三、罗友启、罗友仁等养子女、侄子女平均分受。遗嘱也写明分给乔治·哈同14万元遗产,但又声明必须在乔治的行为已经改善,经受托人认为满意时,才能给予,否则取消这笔遗产的赠予。将第一遗嘱和第二遗嘱相比较,有几点重大的区别:第一,前者将7/10遗产归乔治·哈同继承,3/10归罗弼·哈同继承,后者只将乔治作为14万元遗产的受赠人,不承认其遗产继承人的合法身份。第二,姬觉弥在第一遗嘱中仅得到年俸2.4万两规银的待遇,而在第二遗嘱中则除了享有年俸2000元外,另外得到400万巨额财产的遗赠。第三,第二遗嘱总共拨出约950万元作为举办公共事业基金和赠给政府作为福利基金。
罗迦陵第二遗嘱的出现,令社会各界大吃一惊,同时使哈同遗产纠纷又一次掀起高潮。其实,在哈同的养子之间,围绕着哈同遗产的明争暗斗,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哈同遗嘱中指定的遗产主要继承人乔治·哈同,此人从小被哈同收养,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并沾染了不良习气,行为放荡,常常暗中寻花问柳,因此同罗迦陵的关系很不好。哈同死后,乔治更肆无忌惮。有一次,乔治为了讨情人的欢喜,向一家银楼赊了价值几万元的金首饰。这家银楼本是哈同洋行的房客,乔治所赊的钱就被从应付的房租里扣除了。哈同洋行的账房发现这一情况,便关照银楼今后不许再赊钱给乔治。乔治断了财路,急得发疯,有一天竟拿了手枪威胁管家姬觉弥给钱,姬觉弥被逼得没办法,急中生智,逃到罗迦陵跟前,乔治拿着手枪也追到罗迦陵跟前。罗迦陵此时已双目失明,得知此情,气得七窍冒火,将乔治严厉训斥了一顿,责令将他赶出爱俪园。无奈乔治仍不思悔改,几天后,偕三个白俄少女,在胶州路上一家饭店欢度良宵,酒足饭饱后,侍者索账300元,乔治不假思索地签了一张支票。饭店老板已风闻乔治被赶出爱俪园之事,当即打电话向罗迦陵询问,罗迦陵得知此事,谓乔治所欠账不予承认,由是饭店老板也不留情面,当即叫来巡捕,将乔治等4人一起押往巡捕房。第二天,罗迦陵在上海的《申报》、《新闻报》等报纸上接连几天刊登启事,声明同乔治脱离一切关系,并将他驱逐出爱俪园。不久“八·一三”战事爆发,乔治在上海呆不下去,便搭上火车,到北平闯荡去了。
罗迦陵同乔治关系的恶化,在某种程度上又同罗迦陵的义兄、爱俪园的总管家姬觉弥有关。姬觉弥原名潘林,本是一名闯过江湖,精通三教九流之士。1901年哈同洋行开张时,他由外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给哈同。开头姬觉弥只是哈同手下一个跑腿的小卒,因他见多识广,巧于办事,又善于揣摩主人心意,深为罗迦陵所赏识,被罗认作义兄。从此,便步步高升,从一个普通的管事荣升爱俪园的大总管。1931年哈同死后,罗迦陵无所依靠,更将姬觉弥视为依柱,于是姬觉弥在爱俪园中成为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实权人物。姬觉弥地位的上升,势必同作为哈同遗产主要继承人的乔治发生冲突。因此当乔治跟罗迦陵关系恶化后,姬觉弥难保不从中火上加油。据说,罗迦陵第二遗嘱的签署,是姬觉弥等人利用了罗迦陵同乔治关系恶化这一点,又趁罗迦陵双目失明,不能亲睹遗嘱原文之时,精心策划而成。
1939年乔治从北平回到上海。有一天,罗友兰告诉他,说罗迦陵因双目失明,受姬觉弥等欺骗,签署了第二遗嘱,如果乔治能够同罗氏兄弟签订一个中外和解的契约,答应在继承遗产后分给罗氏兄弟若干财产,那么他可以想办法毁掉这第二遗嘱。乔治听到这个消息,又惊又愤,恨不得立刻用手枪把姬觉弥等人杀了。然而冷静一想,能同罗氏兄弟签一个和解契约,将那令人憎恨的第二遗嘱毁掉,又何乐而不为?便同罗氏兄弟签订了一个和解契约。不料待和约签订后,乔治从罗友兰手中拿到的罗迦陵遗嘱,竟是副本,上面并没有罗迦陵的签字,这时乔治方才知道上了大当。乔治气愤之极,将此事告诉了原先 哈同遗嘱指定的遗嘱执行人雷德和亚伯拉罕。雷德闻知此事,一定要罗友兰兄弟等销毁第二遗嘱,并立下悔过书,否则将把他们欺诈之事报告罗迦陵。后来罗友兰等向亚伯拉罕反复说情哀求,答应将第二遗嘱撕毁,并由罗友翔一人写下悔过书,交给雷德,此事才算平息。但实际上,罗氏兄弟并没有将那份遗嘱撕毁。因此,两年之后,在罗迦陵死后一个多月,姬觉弥便抛出了罗迦陵的第二遗嘱。
乔治·哈同提出的哈同遗嘱,早在1932年已经英国在华高等法院确认,而姬觉弥提出的罗迦陵签署的第二遗嘱,也有证人。英国在华法院开始着手进行调查,并宣布此案审理期间,由英法院指派麦秀斯和哈得门共同管理遗产,所有值钱的金银首饰,委托英商威尔斯亚力山大克拉公司检点估值,爱俪园中财物,委托英商瑞和有限公司检点估值,所有财产目录统统存放在麦秀斯处。
这一年里,上海的弄堂口、报端上,关于哈同遗产的议论越来越热烈。关键问题是罗迦陵的第二遗嘱是否正当有效。法律上的细节市民们懂得不多,不过大家都觉得哈同财产如没有罗迦陵的经营看管怕也达不到今天的规模。那时都传说,当年哈同的办公室里,大冷天不生火炉,是夫人关照的。晚上在公司加班,打电话回家都是约好的,铃声响一下,回来吃饭,铃声响二下,不回来吃饭,这样便可省出一次电话费。这种传说未必可靠,但说明大家都把罗迦陵看作是有权处理遗产的主人。市民们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总希望把财产留在中国人手里,不能便宜了那几个“外国小瘪三”。
正当以乔治为一方,以姬觉弥和罗氏兄弟为另一方,为争夺哈同遗产而进行的诉讼在上海闹腾得甚嚣尘上时,另一路觊觎者也在紧锣密鼓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