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黑桥宅、陆家桥宅战斗
二十三日拂晓,日军增援部队在长江口岸狮子林、川沙口和蕴藻浜附近的黄浦江沿岸登陆,其中一部向我团黑桥宅、陆家桥宅防地迫近。黑桥宅距敌登陆地点只有两千公尺左右,该处河面上的大木桥,为敌必经之处,在我火力控制之下。当日军以密集队形通过大木桥时,我们集中十多挺重机枪和其他武器向敌猛烈扫射,打得敌人纷纷滚下河去。我们在此阵地坚持了十三天,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该地区处在敌海陆空协同作战地带,敌人每发动一次进攻,必先进行十至二十分钟的炮火袭击,第一线的简易工事多被击塌,其战斗之激烈,官兵之奋勇,实属罕见,表现了我军同仇敌忾、顽强作战的精神。这次战斗使我方损失重大,营长以下各级干部非死即伤,战士伤亡近千人。后来,我们采取两线配置,每线相距约三至四百公尺,第一线留置个别干部负责观察,余下人员全部在第二线阵地待命,听到视察人员哨音,即循交通壕返回第一线岗位投入战斗。经实践证明,确实减少了伤亡,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六 大场战斗
十月十一日,敌突破蕴藻浜我军阵地,大场方面吃紧,第八十七师奉命增援。此时我已接任第二六一旅旅长。某日清晨,天气转凉,大雾弥漫,正当我部集结时,听到坦克轰轰声自北面来,不一会几十多辆敌坦克驶到面前。敌人因大雾而视野不远,每辆坦克都打开炮塔,站立一人用手旗指挥行动,但未发现我军所在位置,我待坦克驶过后,立即令向凤武团到大场东占领阵地,阻止由江湾方面来的敌军,令唐德团长选择有利地形,准备迎击尾随坦克的敌步兵。当时浓雾未散,敌军步炮协同不灵,经过两个多小时激战,将敌击溃。
当晚,上级命江苏省孙天放保安团补充我军。按当时规定,凡属补充部队,原则上士兵全部接收,各级干部任听去留。孙团长是黄埔军校一期同学,要求保全原有建制,经协商任他为副旅长,所率部队以营为单位拨补给团。我将保安团集合在一片竹林内,向他们介绍情况,话音未落,即闻大场正东阵地被敌突破,情况紧急,我下令该团立即投入战斗,向敌军左侧背突击,该团官兵奋勇争先,几经肉搏,终于夺回阵地。事后点检该团,幸存官兵不到五百人,他们作战之英勇,牺牲之壮烈,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七 北新泾之战
十月二十六日,日军占领大场。第八十七师撤到苏州河南岸,以北新泾为中心沿河据守,敌军曾多次强渡,均被击退。十一月初,敌军集中火炮和飞机沿河滥施轰炸,弹如雨下,企图掩护步兵强渡。我旅在北新泾外围占领阵地,阻止敌军深入,相持多日。旋因日军在金山卫登陆,陷松江,趋青浦,我大军侧背受到威胁,第八十七师奉命于十一月九日夜向昆山方向撤退。道路阻塞,秩序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第八十七师自八月十三日开战到十一月九日撤出上海,整整三个月,无日不战,其间补充兵力四次,每次都是二三千人,共伤亡官兵一万六千多人。激战中,团、旅长不亲临第一线与部署共同作战,阵地就不易守住。我自己就曾两次投过手榴弹,开过轻重机枪,可见战况之激烈。那时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但官兵士气旺盛,浴血奋战三个月,以巨大牺牲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写下了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
本文摘选自《八一三淞沪抗战》 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