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 > 正文

《1887-1975蒋介石全记录》:一代枭雄

0
分享至

《1887-1975蒋介石全记录》郑闯琦/著 华文出版社 2009年4月

简介

“谁搞台独,我就搞谁的脑袋“、“实践三民主义,复兴三民文化,坚守民主阵容,为余毕生之志事”…… 。《蒋介石全纪录》一书(上中下)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部以纪录片的形式全面介绍蒋介石生平的版本。本书以大事记的形式多视角并配以同时期大量珍贵图片,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展现一代枭雄蒋介石复杂多变的人生,客观公正的全面评析了其在大陆和退守台湾后的是非功过,将一个真实、个性鲜明的蒋介石展现在世人面前,书中配有大量购自国民党党史馆和英国盖蒂图片网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大部分为首次披露。迄今为止是国内最完整,最权威的研读蒋介石的图文版本。

第一部分 顽劣少年,忍辱含恨

对于蒋介石来说,中国人认为人生的三大不幸之一——幼年丧父,不幸让他赶上了。而他母亲比他更为不幸,出嫁的第二年就在春天死了儿子,在秋天失去了丈夫。后来改嫁给蒋介石的父亲8年后,又一次成了寡妇。偏偏蒋介石从小顽劣,到处惹是生非,让她操碎了心,后来当蒋介石发达的时候,她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这样的环境下,蒋介石的整个少年时期就和守寡的母亲相依为命,不断地遭受乡人的歧视和白眼。

蒋家——积财也积德的溪口大户人家

清朝道光年间的一天,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地面,水田里白花花的,刺眼得亮。一个光着上身的青年从秧田里直起酸痛的腰,用手使劲抹去脸上小溪一样流淌的汗水,脸上满是酸苦的神色。他看着田边的路上坐着马车、摇着蒲扇的财主,不由得骂起自己来:“我的父亲一辈子插秧,我的爷爷一辈子插秧,我多少代的祖上都起早贪黑地种地,却始终过不上好日子。难道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一辈子只能过这种艰辛的生活吗?”忽然,他猛地把手里的秧苗扔到了水里,大踏步地向田外走去。

这个青年就是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

很快,在响彻整个村街的鞭炮声中,玉泰盐铺崭新的招牌出现在溪口镇的热闹地段,而盐铺的掌柜就是不久前才脱下庄稼人短褂、换上长袍的蒋斯千。

溪口镇位于宁波市西边40里处,地处风光宜人的四明山南麓,由一条三里长的街市组成。和缓的剡溪在街边日夜流淌,一代代蒋家人就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溪口“众山环翠,群涧澄练,民居宛若桃源仙境”,有千余年的历史。据说汉代便有文人将此地称之为“海上蓬莱”,东晋时期,王羲之曾经隐居于此。

但是对于蒋斯千来说,最重要的是这里地处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交界之处,大路上大商小贩,整天往来不断,是做生意的金银宝地。玉泰盐铺在溪口的位置非常好,加上盐铺是镇上唯一经营官盐专卖的店铺,做的是独家买卖,生意很好。后来还经销安徽的大米,自家也酿酒出售,一度非常兴盛。随着盐铺的发展,蒋家的地位也在当地扶摇直上,成为镇上的体面人家。

蒋家其实在溪口已经定居了很多代。据蒋介石说,溪口以前叫禽孝,后来觉得难听,于是改名溪口——因为当地是剡溪入锦溪的入口处。而蒋介石也始终用当地的另一个名字武岭来称呼自己的家乡,称自己的祖籍为浙江奉化武岭。事实上,蒋家的族谱就叫《武岭蒋氏族谱》。根据族谱,蒋介石是五岭蒋氏在这个地方的第二十八代,为周字辈,所以蒋介石的名字叫蒋周泰。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蒋介石掌权后,一直为蒋家没有显赫的祖先而深深地感到苦恼。为了证明蒋家是周公旦的第三子伯龄的后裔,蒋介石一生费了许多周折。后来终于把北宋时做过中书平章事,赠金紫光禄大夫的蒋浚明作为供奉的始祖。

蒋家在蒋斯千之前一直务农,日子过得至多也就是小康水平。因此,蒋斯千这次经商成功,也可以说是蒋家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和转折。

正当蒋斯千的盐铺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太平天国却已经进军到了浙江。宁波附近的府县一个个被攻破,玉泰盐铺的生意也大受影响。眼看着顾客越来越少,有时候几乎一天都没有一个顾客,雇的伙计脸上也有了要走的意思,蒋斯千没有办法,只好把盐铺停业了事。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局势渐渐安定下来。这个时候,蒋斯千已经五十多岁了。他虽然满脸皱纹,背也有些弯了,但是精神依然很好。他看着那块写着“玉泰盐铺”的招牌,决定重整家业。经过多方筹措,盐铺终于重新开张了。盐铺的生意又渐渐好了起来,蒋斯千每天早出晚归,慢慢地感到非常疲惫,晚上也睡不踏实。

有一天,他对正在盐铺里忙活的儿子蒋肇聪说:“我现在身子骨不比以前了,也该享享清福了。这个铺子就交给你来打理吧。”

蒋肇聪一听,赶忙说:“我才22岁,怕担不起这个担子。”

“铺子里的事情其实你早就熟悉了,不用担心,还有我在后面看着你呢。”

从此蒋斯千就把生意整个交给儿子去管,自己每天乐呵呵地在家享福。他是虔诚的佛教徒,在乡里乐善好施,又略懂医道,谁家有点困难都喜欢去找他。因此他在当地有很好的声誉。

蒋肇聪虽然年龄不大,但是非常精明能干,溪口人很快就送了他一个既羡慕又有些贬义的外号“埠头黄鳝”,意思是说他非常油滑,做事从来不会吃亏,要占到他的便宜非常之难。蒋肇聪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头脑,做事井井有条,玉泰盐铺在他的掌管下也进入了最兴盛的时期,蒋家一跃成为溪口最富裕的十户人家之一。蒋肇聪读过一些书,又有很好的口才,加上蒋家在当地属于大姓,因此邻里间若有了纠纷,往往请他来从中调解,这为他在溪口赢得了名声和威望。蒋肇聪还像他父亲一样,经常会拿出钱物扶助穷困,这一点也为蒋家在当地赢得了很好的名声。

蒋介石的生母是蒋肇聪的第三个妻子。蒋肇聪的结发妻子是徐氏,为他生有一儿一女。其中的儿子蒋介卿后来成为欺负幼年蒋介石和他母亲的若干族人之一。蒋肇聪的第二个妻子没有孩子,过门两年就去世了。1886年,当蒋肇聪45岁的时候,把只有23 岁的蒋介石的生母娶进了家门。

5岁那年冬天,蒋介石看到屋檐下放的水缸内水刚刚冻成冰,晶莹剔透,非常好看。他看着看着高兴起来,就想抓一块拿到手中。于是爬上缸沿,伸出两只小手去缸里捞冰。只听“扑通”一声,因为他用力过猛,身子探过了头,一下子就倒栽进水缸里。缸很大,小孩子掉下去就爬不上来,这个时候大人们都不在旁边,结果他浑身上下湿了个透,结成了冰,还吞了一肚子冰水。等到有人发现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幸亏发现的还算及时,才把他的一条小命救了回来。

蒋家门前有条小溪,每到夏季,他总要独自溜出去游泳,几次遇到山洪暴发,都险些被洪水卷走,这让蒋母每到夏季就整天担惊受怕。

对大自然,幼年蒋介石充满了好奇,在孩子们中间,他从来都争强斗狠,从小就显示出了独断霸道的个性。这样的个性,难免整天要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于是蒋母就整天都得看着他。既要担心他让别的孩子欺负了,又要提防他去欺负别的孩子。

幼年蒋介石天生就是孩子王,并且工于心计。和其他地方的中国人一样,奉化蒋家也有拜祖的习惯。每年旧历正月初一,蒋家人都去祠堂拜祖先,拜过之后,每人可以领几个糖饼,蒋介石也去拜。领糖饼大家都是排队按顺序去领的,蒋介石不先去拜祖先,却想插队先去领糖饼。前面的孩子就喊:“瑞元,大家都排队,你干吗不排队?”

他说:“我就是不排队!”

但是大家都使劲用身子挡在他前面,不让他过去。他一看过不去,就又耍起无赖来。他看到雪后地上有泥,于是灵机一动,马上倒地乱滚,滚了一身污泥,然后站起身来,向别人身上乱挤。众人怕他挤脏了春节刚换上的新衣服,只好让出路来,让他先领。

和孩子们玩耍时,对不听他话的人,蒋介石就拳打脚踢,非常霸道。加上他还喜欢舞枪弄刀,因此在小孩之间打架时,他往往会真打实战,打得其他小孩头破血流。这些挨了他打的小孩,纷纷到蒋母处哭诉,让生性善良的蒋母大伤脑筋,屡屡狠下心来,对蒋介石又是鞭打又是斥责,又是饿饭又是罚跪。有一次,他在外面又闯了祸,蒋母又气又恨,抓住就打,他吓得钻到床底下,不敢出来。

蒋介石小时候极为顽劣,尽管蒋母对他管教极严,并且经常责骂鞭打,但是对顽劣的蒋介石却没有什么效果。后来蒋介石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顽劣时,一点也不掩饰,并且为自己当年让母亲担心生气而感到非常懊悔。他曾经在他母亲墓前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

蒋介石的祖父父亲两代都没有读过多少书,因此对蒋介石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以后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于是在蒋介石6岁的时候,家里就把他送入了学堂。入了学的蒋介石,学习倒是用功,成绩也很好,只是顽劣不改,常常把课堂当成战场,把同学当作玩物。

有一次,他闯了祸,老师为了惩罚他,用戒尺打他的手心,没想到他马上躺倒在地,大哭大叫起来:“被你打伤了,被你打伤了!要赔!”这样一撒泼,连教书先生也没有了主意,只好放他一马。

总的说来,虽然蒋介石出生后让家人操了不少心,但是在蒋母嫁到蒋家后的八九年时间里,蒋家生意兴隆,家庭和睦,一家人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在蒋介石发迹后,溪口这个千年小镇便被国民党文人描述为“真龙天子”的诞生之地。而蒋介石当政后也经常回溪口小住,因此20世纪前半期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和溪口有关,国民党的党政大员,更是以能去溪口为受宠的标志和无上的荣耀。蒋介石对家乡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发迹后,即在溪口大兴土木。他重建了“溪口十景”之一的文昌阁(蒋介石命名为“乐亭”),扩建了祖屋丰镐房,亲自题写了蒋家祖业“玉泰盐铺原址”界石,蒋母去世后,在溪口以北的白岩山鱼鳞乔中段被称为“弥勒佛的肚脐眼”的地方为其母筑坟,其后又两度修建了“慈庵”。如今,“蒋氏故里”已经成为溪口的标志性旅游景点。

死了两个丈夫的蒋母,曾经去做尼姑

蒋介石的母亲叫王采玉,家在离溪口有几十里地的葛竹村。

葛竹村北依四明山,村里有一湾小溪流过,村庄就散落在山坡上。葛竹村在四明山的怀抱中,远望像一把交椅,向来有“金交椅”的美称。王采玉家境比较好,她又聪明伶俐,在父亲的教育下,从小就读了不少书,而且对于女红也非常精通。她受家人影响,从小就吃斋念佛,而且还能阅读《楞严经》、《金刚经》等佛经。

天有不测风云,在她19岁的时候,父亲忽而得了一场重病。全家立即陷入了变卖家产来给父亲治病的境地,小康之家很快就衰落下去。

本来是小家碧玉的王采玉的脸上也失去了少女的羞涩和活泼。开始的时候,她每天除了照看病中的父亲,剩下的时间就坐在那里发呆,手里的针线活掉到地上都不知道。这个无忧无虑的少女突然间感到了人生的艰辛和生活的压力。但是她是坚强的,她看着自己细腻而灵巧的双手,决定做针线活,来补贴家中用度。即使这样,全家的日子过得依然十分艰苦。

有一天,已经习惯了冷清的王家外面忽而热闹起来,原来是方圆有名的媒婆来到了王家的门前。许多小孩子跟在这个虽然上了年纪,却打扮得很妖艳的媒婆后面看热闹。

进屋后,媒婆仔细地绕着王采玉转了几圈,然后笑眯眯地对王采玉的母亲说:“你家姑娘果然出息,难怪曹家田俞家的儿子见了一次,就整天茶饭不思,一定要娶回家去,哈哈!”

王妈妈应酬着,说些客气话,然后问道:“俞家的家境怎么样?他家儿子人怎么样?我家玉儿嫁到他家会不会受苦?”

媒婆手里拿着手帕,说一句甩一下手帕:“这个你就放一万个心好了。俞家的儿子长得浓眉大眼,人标志精神的很。他家的田产和房子都比你家的多,你家玉儿给他家做媳妇,一定不会吃苦,而且你们王家还会沾他家的光的!”

家人商量后,都觉得现在这种情况,王采玉嫁给俞家其实是不错的选择。王采玉很懂事,也就什么话都没有说,点点头答应了。

结婚之后,夫妻俩相亲相爱,日子过得倒还不错。只是丈夫性情急躁,往往为了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经常和妻子争吵不休,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婚后的第二年春天,王采玉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都十分高兴。没想到孩子生下来几个月后,就忽然得了急症,还没来得及救治就死了。夫妻俩为此伤心不已。没想到祸不单行,这年秋天,曹家田一带霍乱流行,很多人都一个接一个地染病死去,她的丈夫不幸也是其中之一。年纪轻轻的王采玉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接连失去了儿子和丈夫,本来就悲痛异常,又听到邻居说她“面有克夫克子之相”的冷言闲语,一下子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看看家里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了,于是认为自己再在这个家里苦守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就萌发了削发为尼的念头。

这个时候,不幸的事再一次向她压了下来,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年轻的王采玉悲痛欲绝,她的眼泪很快就流干了,很多天里她就那么呆呆地坐着。她似乎感到所有这些灾祸都是由她自己带来的,她感到自己是被老天惩罚和厌弃的罪人。她不知道在这个空空的屋子里待下去有什么意义,没有人让她等候,没有人愿意接近她,没有任何、哪怕是渺茫的希望都不会在这个屋子里出现,一切都是冰冷和令人绝望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世上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她忽然想到母亲——那个和自己一样失去了丈夫的女人,于是决定回娘家,与母亲和弟弟几个伤心人一起相依为命。

在娘家过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她母亲听说附近金竹庵的一个老尼姑病死了。信佛的母女俩就一同前去帮忙料理后事。本来就有出家想法的王采玉,见有了机会,就向管事的尼姑提出了在此地出家的想法。管事尼姑听了她的遭遇后很是同情,便答应了她的请求。开始的时候,她母亲因为女儿年轻,就一再反对她出家,后来见她已经下定了决心,就改变了态度,只是不许她剃去头发。从此她在这个尼姑庵里过起了带发修行的尼姑的生活。每日素菜淡饭,日子过得倒也安稳。如果没有什么变故的话,她可能也就在青灯古佛下度过一生了。

也许是前世的姻缘在冥冥中召唤着她,她出家没有几年,情况就出现了变化。王采玉有个堂兄叫王贤东,在蒋肇聪的店铺里当伙计。当他看到蒋肇聪在第二个妻子去世后依然独自一人的时候,不禁心里一动。有一天,他特地借故请假回家,有意路过金竹庵,进去看望带发修行的堂妹王采玉。

闲谈中,王贤东谈起了溪口东家的情况,然后关心地劝道:“采玉,你还很年轻,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想在这个地方一直待下去,很难熬啊……”

王采玉顿时显出犹豫的神色,想说什么,却不知说些什么才好。最后她说:“这件事还得与我母亲好好商量商量。”

她母亲当初之所以不许女儿剃去头发,就是想着她以后好还俗再嫁。现在王采玉自己已经动了心,就等于大家都同意了。已经失去了两个妻子的蒋肇聪答应得非常痛快,他原本想找个能帮他理家的女人就行了,现在出现一个还非常年轻、又有才有德的女子愿意嫁给他,他很是高兴。

光绪十二年(1886年)6月,23岁的带发尼姑王采玉还俗后,被45岁的蒋肇聪娶进了家门,成为他的第三位妻子和生意兴隆的玉泰盐铺的女主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9月15日午后,王采玉在玉泰盐铺的后屋楼上产下一个男婴,这就是后来溪口街上无人不知的顽劣少年、三十几年后的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蒋介石4岁时,王采玉生下了女儿瑞莲,后来又生了女儿瑞菊、儿子瑞青。王采玉和她公公都信佛,也都迷信算命看相,以前听看相人说王采玉“必生贵子”,都非常高兴,因此对蒋介石就格外疼爱,把“光宗耀祖”的期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蒋介石幼年多病,每次都由略懂医术的祖父亲自把脉,家人对他的一些自私任性的坏习惯也都放任自流,因此让蒋介石养成了顽劣倔强的性格。

王采玉非常孝顺,嫁到蒋家后,一直惦记着照顾娘家的母亲和弟弟。她的两个弟弟就是在她的资助下读书成家的。这段时间她和蒋家全家、和自己的母亲弟弟可以说都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没想到好日子只持续了八九年光景,灾祸就又一次接二连三地向她袭来。1894年,蒋介石的祖父因病去世;第二年的夏天,瘟疫又再次在溪口爆发,先是蒋家私塾的教书先生染病身亡,然后蒋家的支柱蒋肇聪也染病去世。这对好不容易过了近十年好日子、才32岁的王采玉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蒋肇聪临死前,拉着长子蒋介卿的手一再要他善待继母和幼小的蒋介石等弟妹,蒋介卿涕泪横流,连连说:“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没想到,父亲一死,他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不但经常在店铺和家务等事情上和继母针锋相对,丝毫没有孝敬之心,而且闹着要分家。王采玉素来宽厚,再加上丈夫去世后,一直处于伤心之中,还要抚养几个年幼的孩子,就觉得还不如答应蒋介卿极不公平的分家要求,省得再添事端。这样,蒋介卿不但分得了玉泰盐铺的全部资产和房屋,而且分得早死的叔父的全部田产,而王采玉和蒋介石孤儿寡母,却只分得三间祖屋和30亩耕田,一片竹山。即使这样,不幸的事情还是躲也躲不过。在丈夫死后的4年之内,她的小女儿瑞菊、小儿子瑞青也相继夭折。一个已经经历过一次丧夫丧子打击的人,再次遭遇了同样的打击,面对接连不断的家庭变故,她哭告无门,简直要崩溃了。尤其是小儿子瑞青,简直就是她的掌上明珠,她并不掩饰自己爱瑞青胜过蒋介石的偏心,不但为死去的瑞青寻找了一个夭折的王姓女子举行了冥婚,而且一反中国传统中“绝次不绝长”的惯例,后来执意把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过继给瑞青,以免他绝后。好在蒋介石对母亲非常孝顺,并没有放在心上。遭到这样大的打击,没有精神寄托是很难承受的。对于此时的王采玉来说,儿子和菩萨就成了她所有的精神寄托。她祈求菩萨保佑儿子没病没灾,她也如同自古以来那些优秀的母亲一样希望儿子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扬眉吐气,改变孤儿寡母多年来忍受的屈辱境遇。因此对蒋介石要求非常之严。而蒋介石之所以能够从小树立自己的雄心壮志,也同王采玉从小的教育以及自己耳闻身受的被欺凌生活有着直接关系。第二年,王采玉娘家的姚宗元在王氏宗祠设塾授课,她便送儿子去那里读书,以便能换个环境,在严师的管教下改变顽性,专心读书。并且,她认为儿子在那里有外婆照料衣食住行,自己也可以放心。蒋介石在王家私塾学了四书五经,开始懂得了孝道,并且发誓要读书上进,求取功名。

蒋介石奋起抗争,却被恶霸送进了大牢

随着一家之主蒋肇聪的去世,蒋介石母子很快就体味到世态的炎凉和人心的黑暗。

当蒋肇聪在世的时候,蒋家蒸蒸日上,是溪口镇上有头有脸的人家,顽劣的幼年蒋介石可以为所欲为,处处都有人让着他,甚至恭维他,即使他闯了祸,人们也会大事化小地说:“小孩子嘛,还不懂事,长大了就好了。”但是现在,随着蒋家的两个大男人——祖父和父亲的去世,在封建时代的农村,蒋家一下子就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不再受人尊敬,而且成为被欺诈被侮辱的对象。先是一些族人和亲戚的冷落、疏远,继而是乡人的公开蔑视,蒋家母子所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忍受。尤其是对于蒋介石,一下子成为大家唾弃和辱骂的 “无赖”。事实上,他也确实被乡人称为“瑞元无赖”。小时候一起玩得很开心的伙伴们开始嫌弃他,他们的父母也一再告戒他们不要和“无赖”打交道,以免被这样又穷又没出息的孩子给带坏了。

有一次,蒋介石和几个伙伴像往常一样在邻居家玩耍,到了吃饭的时候,主人拿出了香喷喷的鸡汁烤芋头说: “大家都来吃吧,刚烤熟的芋头!”大家立即兴高采烈地伸手去拿,蒋介石也伸出了自己的手,没想到主人却毫不犹豫地把那份给了旁边的伙伴。最后,所有的人都在吃着烤芋头的时候,只有蒋介石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空着手干瞪着眼。从小就争强好胜的他当时满脸通红,强忍着泪水和愤怒站在那里,好久都说不出话来。这件事让他一生都刻骨铭心,难以忘记。此后,更加难听的话、更加屈辱的事情就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乡人们几乎不加掩饰地在他背后议论他:“看看瑞元那副穷酸样,还那样顽皮,将来肯定没什么出息!”“是呀,要是我,就整天躲在家里,哪里还敢跑出来丢人现眼!”“这也是他妈惯着他,也不管管!唉,没爹的孩子就是没教养啊……”

蒋介石知道自己和他们讲理是没有用的,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慢慢学会了忍耐和发愤图强。他每次都强咽下那口恶气,在众人鄙夷的目光里兀自孤傲地默默走过,同时心里对自己说:“狗眼看人低!看我将来当了大官后怎么收拾你们这些人!” 这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少年一下子变得懂事起来,他不再整天一副趾高气扬、没心没肺的样子,而是经常一个人待在角落里,一脸严肃地思考着,他也突然间明白了母亲含辛茹苦的眼神和恨铁不成钢的打骂。

1906年,已经做了5年丈夫、19岁的蒋介石遭遇了少年时期最大的一次屈辱,他惨遭村中的地痞恶棍欺诈、陷害,最后被送进了县里的大牢。

一天,在县城读书的蒋介石正在看书,忽然看见门口有人探头探脑地在张望,接着就听见同学对他说:“是找你的。”他出门一看,原来是乡里的一个熟人。那人一见他就说:“不得了了,你家出事了!你母亲让我捎话,叫你赶紧回去看看。”蒋介石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连忙说:“不着急!先喝口水,慢慢说。”

原来村里负责征收田赋的人要他家把30亩地的捐赋再交一次。他母亲就说:“今年秋天的田赋不是已经交了吗?怎么还要再交一次!”

对方脸一沉,反而很不耐烦起来,只是说:“这是上面摊派下来的,你不交就是抗税!就要拆掉你家的房子! ”

后来蒋母才知道这是地方政府自行收取的无主粮,就是让当年没有耕种的田地也要交的田赋。这本来跟蒋家无关,因为蒋家的地当年是耕种了的,并且已经交了田赋。但是征收田赋的人欺负他家无权无势,竟然把这个田赋硬生生地摊派到他家,要他家再多交一次。蒋家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年祖父父亲在世时的境况,而且蒋介石同父异母的哥哥本身就欺负他们,加上蒋母和女儿瑞莲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马上吓得没有了主意,只是说:“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蒋介石回来后,开始也没有把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上。想着这般没有道理的事情,到什么地方都讲不通的。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现在还仅仅是个没人放在眼里的学生,再加上名声一直不好,征税的地痞是不会把他当一回事的。蒋介石年轻气盛,一回家就到地痞家破口大骂:“你们这些贪官,整天搜刮民脂民膏,今天竟然欺负到我们蒋家门前了,我可不是你想怎么摆布就怎么摆布的人!有种的咱们就到县里评理去!现在是什么时代了!都在讲人人平等,依法办事,你们这样贪赃枉法,我一定要告你们!”

没想到这恶棍竟然比他强横很多:“你这个刁民,公然抗粮,眼里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皇上?我还要到县里去告你呢!”

最后,地痞竟然以“刁民抗粮”为罪名,把他关进了县里的大牢。后来蒋介石的岳父不得不托人情,让蒋家屈辱地把田赋交了,才把蒋介石救了出来。

从监狱里出来后,蒋介石满腔悲愤,他后来回忆说:“中正9岁丧父,一门孤寡,茕孑无依。其时清政不纲,吏胥势豪……欺凌胁逼,靡日而宁;尝以田赋征收,强令供役,产业被夺,先畴不保,甚至构陷公庭,迫辱备至。乡里既无正论,戚族亦多旁观。吾母子含愤茹痛,荼孽之苦,不足以喻。”(蒋介石《报国与报亲》,1936年10月31日)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蒋介石开始萌发了到日本学习军事的念头,认为只有学习军事才可以改变被人欺侮的命运,并在龙津中学学了三个月的日语。从此,他基本上结束了对传统的四书五经的学习,而开始了对新式西方知识的追求。

9岁丧父,对于蒋介石的一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孤儿寡母从此开始体味到世态的炎凉和受人欺辱的滋味;另一方面,也使蒋母更加严格地要求蒋介石,把改变这种境况的期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而少年的蒋介石也因此而渐渐改变了自己顽劣骄纵的性格,变得懂事起来,并且立志要成为强大的人以改变受欺侮的命运。

在对方母亲唾骂中结束的初恋

长到十三四岁时,营养良好的蒋介石个子已经很高了,嘴巴上面也毛茸茸地长出了些浅浅的胡须。他的声音比以前深厚多了,说起话来有些瓮声瓮气,见了女孩也不像以前那样没大没小,疯闹一气。他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并且很快就陷入了初恋之中,难以自拔。

1899年,由于蒋家在溪口镇上经常被人欺负,而儿子又性格暴戾,容易惹是生非,王采玉就对蒋介石说:“你已经12岁了,把你送到你舅舅家去念书,你害怕吗?”

蒋介石也不愿意再经常呆在溪口被人欺负,就像个小男子汉一样爽快地说:“那有什么,我都这么大了,上学还有什么害怕的!”于是蒋介石就到王采玉娘家的私塾去读书。

很快,十三四岁的蒋介石此时已经开始喜欢女孩子,并且有了自己的意中人——自己堂姑的女儿毛阿春。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蒋介石本可以成为当地少有的自由恋爱结婚的少年。

毛阿春的母亲蒋赛凤是蒋肇聪的堂妹,嫁到了离溪口三十里远的岩头村,丈夫已经去世多年,一个人拉扯着女儿,生活很不容易,因此经常带着女儿回娘家居住。她经常和堂嫂王采玉说:“咱们俩都是苦命人啊!”王采玉就劝慰她一番,两人于是就聊些闲话。在两个大人一起说话的时候,蒋介石就和阿春一起玩闹,两个人可以说是青梅竹马。

两个年龄相当的孩子都很喜欢对方。在漂亮伶俐的阿春面前,顽皮的蒋介石经常会变得非常听话,像个懂事的小大人。在外公家上学期间,节假日他总是会找个理由到离学校只有二里路的阿春家去看望堂姑。当时人人都讨厌蒋介石,只有阿春不讨厌,而蒋介石也非常喜欢阿春,他在同学和朋友中公开宣布:“我此生一定要娶阿春为妻!”

更让蒋介石高兴的是,他的自由恋爱得到了向来严厉的母亲的大力支持。当母亲从其他人哪里听到蒋介石喜欢阿春的消息后,心中也分外满意,因为她对阿春的印象也十分好。她对蒋介石说:“阿春是个好姑娘,阿春她娘也和我关系很好,你要是喜欢,娘找人给你提亲去,保准一说就成!”

当她喜滋滋地和蒋介石的外婆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这位外婆比她更加爽快:“这还真是个好办法!瑞元是个淘气孩子,没什么能把他的心拴住,他在外面疯跑,让人提心吊胆,不知道会闯出什么祸来。他既然喜欢阿春,刚好可以把阿春娶回来,把他的人和心都拴在屋里。你还可以尽早抱孙子呢!”

王采玉说:“你说得对。事不宜迟,我这就去操办这件事。我也可以给他死去的爹做个交代。”于是王采玉立即喜滋滋地着手准备提亲的事情。当时,蒋家母子都认为这是一件成功率很大的事情,因为蒋母和阿春的母亲本就是很好的朋友。

可是,远在岩头村的这位堂姑听到蒋介石喜欢自己女儿的消息后却非常生气。虽然阿春不讨厌蒋介石,蒋赛凤却讨厌这位堂侄子。她想:这个乡人眼中的无赖怎么可以配得上我那堪称当地“一朵花”的女儿阿春呢!于是蒋赛凤立即教训女儿说:“你听着,你也不是小姑娘了,以后不准再和瑞元来往!尤其是不能谈婚论嫁,以免坏了你姑娘家的清白名声。”

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的王采玉依然在按照自己的安排,满怀期待地请了当地最好的媒人到阿春家郑重地提亲。蒋赛凤没想到蒋家居然还敢来她家提亲,肺都要气炸了!她心里想:这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对她和她女儿的公开侮辱。火气十足的蒋赛凤当着媒人的面拒绝婚事不说,还狠狠地数落了蒋介石一顿:“瑞元这个无赖,他娘还当作宝贝似的,我看以后是个不成器的败家子,我的女儿岂能嫁给他!我就是有10个女儿嫁不出去也不嫁给他!”

蒋赛凤的话非常难听,极大地刺伤了王采玉的心,作为含辛茹苦带大子女的寡母,她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不料儿子竟然被人如此贬损,一口气咽不下,她当时发狠说:“你是蒋家自己人,不愿意把女儿嫁给我儿子,倒也罢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刻毒地讥讽我们!我非要在岩头毛家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为我儿子娶一个比阿春更好的媳妇不可!”

王采玉坐着小轿,来到榆林村表兄陈春泉家,因为蒋介石正在陈春泉开办的私塾中上学。王采玉一见表兄就说:“你可要帮我出出这口恶气啊!一定要给咱们瑞元找个比阿春更好的媳妇!蒋赛凤真是太欺负人了!”

陈春泉赶紧让人端上茶来,说:“先喝口水,喘口气。”他在村上也是个有头面的人物,与岩头村的大户人家多有交往,他家中的私塾也收了不少村里村外的学生上学。陈春泉给年轻人介绍对象不在话下。但是当他听了王采玉的话后,沉吟了一下说道:“给瑞元找个媳妇并不难,难的是在毛姓人家中,要找出比毛阿春更漂亮、更贤惠的姑娘可真是不容易。不过,能与蒋赛凤家相比的毛姓人家却有。”他停顿了一下,看看王采玉的表情,然后继续说道:“你觉得岩头村的毛鼎和家怎么样?他家是岩头一带的望族,他的祖父是清朝的恩贡,家里田产可是不少啊,绝对和咱们家是门当户对。他家的祖屋是一座工字型的独院,坐落在西溪,在当地也很有名哩。尤其是,毛鼎和是毛氏一族的长辈,在族中和乡里声望很高。他还有做生意的好本事,开了一家南货店,还开有祥丰米行。他家绝对是当地的殷实人家,乡里人都管他叫‘祥丰先生’。他家里有4个孩子,两个男孩两个女孩。二女儿毛福梅是光绪八年(1882)农历十一月初九生的,本来名叫馥梅,后来乡里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太文雅,叫着不顺口,就叫她福梅、福美或者福妹,后来弄得自家人也索性把她叫做福梅。”

王采玉一听,心里就高兴起来。她说:“家里好就行,做媳妇的长那么好看有什么用,毛家女儿的人怎么样? ”

陈春泉说:“这个没说的。听说毛福梅出生时,算命先生给她算了一卦,说她是一个‘福星’,命相很好。全家人也都觉得她将来肯定是个有福之人,从小就非常喜欢她。你到时候见到就知道了,那女子确实长得很有‘福相’,并且性子很好,非常孝顺。毛鼎和因此一心要为她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世家子弟,以便她能幸福地生活。但是因为乡里闭塞,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家,一来二去,毛福梅已经长到了19岁,家里人现在都着急起来。要是知道你家愿意娶她女儿,肯定会非常高兴的!”

王采玉听罢心里舒坦了很多,都有些着急起来,恨不得立即就把毛家的女儿娶回家。她当即说:“那就有劳你去做个大媒吧。”

陈春泉也是毛鼎和的好友,当他来到毛家说出此行的目的后,毛鼎和登时心中大喜。他心中明白,蒋家当年曾经是溪口最体面的人家,如今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声望还在。而且蒋介石6岁读书,性格和名声虽然不好,但是一看就知道非常聪明,前程不可限量。况且虽然蒋介石很顽劣,但是毕竟是个孝子,对他教子有方的母亲百依百顺,所以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而且退一步说女婿如何并不重要,因为十几岁的男孩子不可能有多大功名和成就,只要家庭可以就行了。于是他很爽快地同意了这门亲事。在王采玉这边,她觉得为蒋介石娶一个虽然大5岁、但是懂事能干的媳妇,不但能为自己操劳家务,还能帮自己管束顽劣的儿子,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早日抱上孙子,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于是,除了当时还比较懵懂的蒋介石外,对这门亲事大家都皆大欢喜。1901年冬天,蒋介石和毛福梅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溪口蒋家老屋多年来第一次张灯结彩,忙得不亦乐乎。当日宾客盈门,喜气洋洋,账房先生登记贺礼都有些忙不过来。整个溪口镇上,蒋介石的婚礼成为那些日子里最大的新闻,被大家说来说去。在毛家,毛鼎和出嫁最心爱的小女儿,因此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亲朋好友,热闹非凡,只等着迎亲队伍的到来。

迎亲的队伍终于来了,一派喜气洋洋的混乱后,新娘子上了花轿,一行人又吹吹打打地向溪口的蒋家走去。到了蒋家后,蒋母最后一次叮嘱着自己还正在发育的儿子,要他一定要遵守规矩,完成结婚仪式。忽然,爆竹震天,人声鼎沸,毛福梅在喜娘和引轿娘子的搀扶下走出了花轿,踏着花毡,低垂着头向蒋家祠堂走去。

此时的蒋介石也非常兴奋,他只是个半大的孩子,虽然对阿春感兴趣,不等于知道结婚的含义,更不知道结婚的义务和责任,只是以为家中的一种亲友来往仪式罢了;二是福梅不是阿春,他没有什么积极性。他只是看到今天这么多平时瞧不起自己的人都纷纷对自己笑脸相迎,说着吉祥话,家里又难得有这么多的人、这么多伙伴一起热闹,不由得心花怒放!

因此,他对于毛福梅和结婚并没有什么兴趣,心中装的都是玩闹的伙伴们,因为溪口只要有人结婚,那就是孩子放心玩闹的时候。此时外面爆竹声声,满地都是没有爆炸的爆竹和兴奋不已、满地捡爆竹的孩子们——捡爆竹是溪口孩童最喜欢的事情,他们往往成群结伙,满地去寻找那些还没有爆炸的爆竹,然后自己再接着燃放。而捡爆竹也是少年蒋介石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因此,当他在顺利完成迎接拜堂任务,听到司仪高喊“送新郎新娘入洞房”的声音时,再也忍不住心头的痒痒,跪在地上的他乘傧相不注意,一手摘下头上的红缨西瓜帽,往房顶一扔,提起新郎礼服的前襟,塞在大红的腰带里,一溜烟冲出门外,跑到大街上和孩子们一起抢爆竹去了。

这样,当毛福梅充满害羞和期待地被搀入洞房时,新郎却不知去向。

这个时候,按照风俗,蒋母已经坐在了喜堂正中的红木交椅上,两旁依次坐着蒋家的各房长辈。大家表情肃穆,正襟危坐,专等着接受新郎引着新娘双手奉献的蜜糖桂花茶。能被请到这里来喝茶的人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在喝完茶后,把空杯子放回新郎端着的空盘子时,要把一份丰厚的见面钱放到盘子里。可是就是在这个神圣庄严的场合,却找不到新郎的人了。这下可急坏了蒋母王采玉,她马上安排前来帮忙的亲友四处寻找。

正在这个时候,只见外面冲进一队边放边抢鞭炮的小孩。这在当地司空见惯,孩子们从来都是闹新房的主力。只是此次带队的人不一般,在这帮边放鞭炮边闹的孩子中,放得最多、抢得最快、喊得最响、闹得最凶的正是女主人王采玉正在寻找的蒋介石。而且,按照奉化的风俗,“新郎拾蒂头,夫妻难到头”。现在蒋介石居然在新婚典礼上去拾爆竹,这怎能不让蒋母和新娘子伤心生气呢?蒋母登时气不打一处来,当着众人的面冲着蒋介石大哭起来。

蒋介石此时才感觉到自己做了难以挽回的错事,赶紧丢下爆竹,跪倒在蒋母面前。蒋母本来想狠狠处罚他一顿,但是一看到他跪在那里,真诚认错的样子,一下子心又软了。婚礼结束,蒋介石也玩累了,倒头躺在娘的床上,呼呼大睡。不知是真睡,还是假睡,反正怎么也叫不醒,最后是王采玉请人把新郎连拖带拉扶进新房,睡在床上一夜没醒。新娘毛福梅对着龙凤花烛,望着熟睡中的小丈夫,委屈的眼泪不由得簌簌落下。她只好自己默默地靠在椅子上,泪水陪伴自己度过了新婚之夜。在失望之余,毛福梅似乎对今后的生活有某种预感。

毛福梅堪称传统的贤惠妻子,对上服侍婆婆,对下照顾小姑,都能做到尽心尽力,尤其是对自己顽皮的丈夫,更是又体贴又周到。几天下来,婆婆王采玉喜在心中,笑在脸上。只是蒋介石劣根难改还是不争气。在蒋家,丈夫再顽劣也毕竟是丈夫,毛福梅不忘家丑不能外扬的古训,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从不向父母诉苦。

因为担心蒋介石到丈人家丢人现眼,做出让人难堪的事情,王采玉和毛福梅婆媳俩都不敢让他轻易去见岳父母。但是,按照当地风俗,大年初二新女婿必须去岳父家拜年,岳父家则照例要准备丰盛的宴席请“生头女婿”吃饭,叫做“拔食”。这个礼节在当地属于非常重要的礼节,男方在去的时候还要带去许多礼物,比如桂圆、红枣、糖果、糕点等,送给女方的长辈。但是蒋介石却没有把这个礼节当作一回事。大年初二那天,岩头村毛家分外热闹,迎接新夫婿回家。全家忙上忙下,准备了丰富的饭菜,只等女婿进门。可是等到太阳西下,还不见新人进门。

直到太阳落山,蒋介石才到了岩头村。不过,他没有去岳父家,反而去了毛家祠堂。原来,蒋介石在路上看见了溪口“花灯会”的队伍,也加入了进去,一路演出一路赶来,此时正在毛家祠堂里唱戏,而且送给岳父家的礼物也和那些讨主人家赏赐的花灯队的东西放在一起。岳父毛鼎和一见,立即气得七窍生烟。在毛鼎和的眼里,花灯会、舞狮队等犹如走江湖、卖狗皮膏药者一样,属于下九流的行业,他听到女婿不体面地来到自己家里,却丢人现眼地去卖唱,顿时气得脸色铁青。毛鼎和当即气喘吁吁地来到祠堂,用烟袋杆儿点着蒋介石的鼻子,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还有脸上门来出丑?蒋毛两家的门风都给你败光了!”但是老丈人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并不买账,他倔强而好面子,当即大怒,又不便发作,于是干脆扭头就走。福梅的母亲见女婿被气走,赶紧让毛福梅的堂弟毛鸿芳前去追赶。不料,倔强的蒋介石从地上捡起一块砖头,扔进路边的水里,发狠地说:“要我回去,除非这块砖头浮起来!”毛鸿芳只好跪下来恳求堂姐夫,蒋介石这才怒气冲冲地来到岳父家。从此,蒋介石一直没有原谅自己的岳父,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客套。蒋介石发迹后,一次去雪窦寺修养,毛鼎和坐轿来看望他,他就推脱有事不见,只吩咐侍卫官转告毛福梅,送给毛鼎和两千块银元作答。

总之,这个由慈母所包办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阴影。而其中受害最深的,还是被认为是“福星”的毛福梅。

在奉化县城闹学潮

蒋介石到了5岁的时候,家里就为他请了一位先生来教他读书识字。

这天,先生穿戴一新,在蒋肇聪的陪同下来给蒋介石上课。开始的时候,蒋介石还比较听话,只是睁着好奇的眼睛观察着先生。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把自己的书本当作玩具来玩了。先生严厉地说:“不要玩耍!”可是蒋介石仿佛压根就没有听见他说话,玩的时候还挑衅般地瞄一眼先生。先生刚举起戒尺,蒋介石已经哭喊起来:“啊,好痛啊!爷爷,老师打得我好疼啊!”

先生知道家里溺爱他,只好放下戒尺。但是要教课,却是毫无办法,只是叹息:“我教了这么多年,还没有遇见这样的学生!”于是气得愤然离去。

到了7岁的时候,家里把他送到蒋谨藩开办的私塾去上学,他的学名是蒋志清。他每天也跟着其他同学一起读书,写字,家里倒也放心。在这个私塾里,他学习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诗经》等儒家经典。这个时期的学习为他打下了很坚实的古文和传统文化的底子。他日后能熟读经书,作文时动辄引用一段古训,都是和这个时期的学习分不开的。这个时候,他的祖父、父亲还在世,蒋家在当地还是望族,因此他学习不怎么用功,并且经常惹是生非。但是自从9岁那年父亲去世后,蒋家的家境急剧衰落,蒋介石和母亲王采玉也备受乡人的白眼和欺负,好强的母亲把扭转家里境遇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对他要求非常严格,而他也慢慢在众人的欺侮中懂得了求学上进的重要意义,因此读书慢慢地认真起来。

1899年,因为感到蒋介石在溪口镇上不断受到众人的欺侮,而他本身又喜欢到处生事,王采玉决定把儿子送到自己娘家姚宗元开办的私塾上学。那一年蒋介石12岁。第二年,蒋介石又转到榆林村的陈春泉家的私塾上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蒋介石和自己的堂表妹阿春陷入了朦胧的爱情之中。陈家的私塾老师是毛凤美,当时给学生们正讲解《易经》。当蒋介石看到《易经》的豫卦中的“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这句话后,决定改名介石,字中正。但是这个名和字当时并没有正式使用。直到他去日本留学时,才正式用上了“介石” 和“中正”这个名和字。

1901年,15岁的蒋介石和岩头村的毛福梅正式结婚。然后他又转学到了岩溪村的“勉庐书馆”学习,书馆的老师是毛思诚。当时蒋介石学习了《尚书》、《易经》、《左传》、《纲鉴易知录》等典籍。毛思诚对蒋介石影响很大,后来蒋介石发迹后,他成为蒋介石的一名主要幕僚。而且,正是这位毛思诚,在1936年出版了一本《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成为研究蒋介石早期思想的主要资料。不过这位老师对当年的蒋介石似乎印象并不是很好,认为他“以讲舍为舞台,以同学为玩物,狂态不可一世。”(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

1902年,毛思诚鼓励15岁的蒋介石去奉化县城参加“童子试”,以便走上求取功名的传统道路。蒋介石的妻子毛福梅在送丈夫赴考之后,也学婆婆的样子,天天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祈祷,求菩萨保佑丈夫榜上有名,衣锦还乡。可是,报喜的没有上门,蒋介石已挂着一脸霜回来了。他考场失败,连个秀才也没有考上。蒋母赶紧前去嘘寒问暖,进行安慰,毛福梅更小心服侍,唯恐这位心高气傲的丈夫一时想不开,做出什么吓人的事情来。面对这次学业上的失败,蒋介石也并没有感到多么难受。因为当时科举制已经受到了新学的强大冲击,有抱负的青年人已经渐渐厌弃了科举,而蒋介石无疑也受到了这种新潮流的影响。事实上,1905年,清政府就宣布取消了科举。

1903年夏天,16岁的蒋介石来到奉化县城新建立的凤麓学堂学习。他听说奉化县城里还办了名叫“作新女校” 的女子学堂,许多大家闺秀都在读书,于是觉得自己的妻子也不该落在人后,因此把毛福梅也带到县城一起读书。这段时期可以说是这对夫妻最幸福的时期。蒋介石觉得毛福梅对他的照顾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而已经21岁、一直受到丈夫疏远的毛福梅现在终于得到了丈夫的爱怜,高兴得愿意为丈夫去做一切。事实上,她是强迫自己去读书的,在她看来,读书就是为了能让丈夫高兴。她被编在新女校的启蒙班里。启蒙班专为不识字的女子进行启蒙教育。学生大多是八九岁的女孩子,有钱人家的少女慕名就读的也不少,但几乎没有已经结婚的。上学那天,当已经发育得非常丰满的毛福梅走进教室,拜了孔夫子像和师长,向教室最后一排座位移步走去时,数十双惊奇的大眼睛不由得盯着她看。毛福梅自己也感到身为人妇,却与一群小姑娘,甚至有的还是流鼻涕的小丫头坐在一个屋檐下读书,有点羞愧难言,不好意思。但是,为了丈夫的心意,也为了能变得时髦些,与丈夫有更多的话题,毛福梅还是坚持去上课。并且她也有自己的优点。她为人稳重,富有同情心,很快就赢得了这些很小的同班同学的信赖。在老师和女伴的关心下,毛福梅渐渐习惯了学校生活,如果能坚持下去,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没想到蒋介石在凤麓学堂又闹出事来,使毛福梅不得不中途辍学,随夫回家。

原来凤麓学堂虽然名义上是新式学堂,但是课程设置还跟以前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依然是《春秋》、《周礼》等传统主课,英语、算术等新式课程不过装装样子,做些点缀而已。可是这些传统的古文,蒋介石已经学习了很多年,差不多已经嚼烂了。他是抱着“学真本领”、“求实用知识”的目的来这所学校就读的,因此很不满意。再加上当时在凤麓学堂还有许多和蒋介石想法一样的热血青年,如周日宣(淡游)、陈泉卿、俞镇臣等,他们对学校也很有意见,于是大家凑在一起拟了个提纲,推蒋介石为代表,去跟校董谈判,要求设置西式新课。

蒋介石从小就没有怕过什么,不管是在私塾的先生还是在学堂的教师面前,他从来都不心怯气虚。这一次他仍然大模大样走到姓林的校董面前,先礼后兵,先是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就昂起头,挺起胸脯,开始滔滔不绝地教训起来:“西洋之所以船坚炮利,就是因为科学的缘故。我们现在要想不亡国灭种,就得从小让学生大力学习西洋的科学。现在其他地方的洋学堂都开设有西洋科学课程,可是在我们学校,虽然打着洋学堂的招牌,但是开设的课程还是老一套。这怎么可以呢!”然后,蒋介石理直气壮地提出改良的要求:要减少老八股课程,增加理化、史地等新课;要减少上课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学时间;要请留学回来的人教课,以增加大家的见识;要放宽校规,让学生自由交往,不得束缚学生的思想发展。由于蒋介石措辞激烈,情态高昂,咄咄逼人,但是又讲得头头是道,只气得林校董脸涨得通红,却无言以对,只是大喊:“反了,反了!”

第二天,校董们就紧急开会,宣布蒋介石“煽惑学生,诋毁校务”,威胁要开除他的学籍。针对这种威胁,周日宣等人把一些同学组织起来,集体向校方进行抗议。学生们来到林校董办公室前,大声说:“蒋介石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学校早应该开设科学课程了。如果您一定要处理蒋介石,我们就集体退出学校!”

林校董见这些学生都是佼佼者,并且组织者周日宣还是一个大才子、有名气的教师,只好自认晦气,不了了之。这场风潮以学生的胜利而告终,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蒋介石却再也不愿在这个学堂待下去了。学年还未结束,他就带了妻子毛福梅回到溪口老家去了。有意思的是,这位20年后的独裁者,多次血腥镇压了学潮,而他第一次领导的政治运动竟然是学潮。

小夫妻双双回家,虽然书没有读下去,但是蒋母王采玉却非常高兴。她看着儿子说:“哟,半年就长高了这么多!福梅也胖了!”说时心里掩饰不住地感到喜悦。对一个寡母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她心里欢喜的了。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正忙得不亦乐乎之际,忽然来了一位举止阔绰的客人。王采玉出门一看,喜出望外,连说:“原来是孙家舅舅啊!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真是高兴啊!”原来这个客人是孙琴风——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第二个妻子孙氏的堂弟,家住奉化萧王庙村。

孙琴风说:“呵呵,我最近有事路过这里,刚好来看看你们。也来看看我的外甥和他的媳妇。”王采玉急忙让儿子媳妇拜见这位孙家舅父。

孙琴风比王采玉小两岁,一直把她当亲姐姐看待。而蒋介石小时候也经常跑孙琴风家拜年,跟这位舅父的感情很不错。而孙琴风对于这位血缘上并不亲的外甥从小就刮目相看,别人眼里蒋介石的种种顽劣,在他看来正是小孩子聪明和有出息的表现。因此他们两人的感情就很深。现在蒋介石见到他后,忙不迭地把凤麓学堂风潮及自己退学的始末向他说了一遍。孙琴风走南闯北,受过新思潮影响,对外甥的“越轨”行动不但不责怪,还说:“我看你眉宇间有一股阳刚之气,不像是将来吃文饭、吃生意饭的人,还是继续读书的好。宁波箭金学堂有个主讲我认识,姓顾名清廉,是鄞县山下塘人,廪生出身,对周秦诸子,尤其对《孙子》及曾文正公很有研究。你到他那里去学点性理学问和变通之法,对今后的前途大有好处。”蒋家全家都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冒着杀头的危险,“咔喳”一下剪掉辫子

1905年,蒋介石带着妻子毛福梅到宁波箭金学堂读书,在这里遇见了第二位对他的一生具有深远影响的老师— —顾清廉。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蒋介石和妻子毛福梅一生中相处最融洽的一段时间。夫妻二人当时住在宁波植物园内一所幽静的住宅里。这是蒋介石小夫妻第一次离开奉化家乡,开始独立的家庭生活。

毛福梅又喜又怕,她在晚上悄悄地问:“宁波的人会不会瞧不起我?我是不是很土气?”蒋介石说:“宁波人也是人,有什么好怕的!咱们又不是穷人家。”

都市生活十分新鲜,而且有自己的丈夫每日陪伴,毛福梅心里很是兴奋。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些担心,她怕丈夫年少气盛,顽劣之气还在,如今单独过起日子来,不知会生出什么事来。

没想到这个时期蒋介石对妻子竟然非常好,尽起了丈夫的责任来。有一天蒋介石一进门就说:“快来看,快来看!”毛福梅来到门口一看,是个中年妇女,不由得一愣,然后就听蒋介石说:“这是为你找的梳头姨娘。”毛福梅这才放了心,心里感到暖融融的。

姨娘见女主人的发式很土气,就大胆地给她梳了个时兴的发式。这个发式使她原先的圆白脸变成了鹅蛋脸。蒋介石生怕妻子觉得冷清,不习惯,还特地请了一位姓林的同学的妹妹来家与毛福梅做伴。他自己白天按时去学校,晚上及时回家,一面复习功课,一面教毛福梅识字。每逢节假日,夫妻两人还一起去天童、育王、报国寺等处游览烧香。在这段时间他们的日子过得和美、甜蜜,这是毛福梅最幸福的时期。

顾清廉的学识渊博,不但对四书五经等传统国学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新潮的西学也非常熟悉,尤其重要的是,他懂得当时世界列国的情况,也知道并赞成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他对蒋介石除了讲解传统的经学外,还详细教授先秦诸子百家、《说文解字》、《孙子兵法》、《曾文正公全集》。更为重要的是,顾清廉不仅在单纯地教授蒋介石死板的知识,而且是在培养从当时来看最优秀的人才:既爱国,有挽救国家危亡的献身精神,又懂得新学和军事,用最强大的力量去救亡图存。这些教育对蒋介石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理想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通过顾清廉,他才懂得了人应该是怎样的,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顾清廉对蒋介石说:“国家只有强盛了,才能免于列强的侵略;而国家要强盛,就必须壮大国家的军事力量,要用最先进的军事理论来训练军队。因此,你们这些青年人最好能出国学习,学到更多更先进的知识和技能。”

他还让蒋介石知道了目前中国最有希望的力量,告诉他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是怎么回事。事实上,孙中山从此成为蒋介石心目中的当代英雄。蒋介石在凤麓学堂闹学潮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京津等地思潮的影响,当时就有了到日本留学的念头,现在在宁波箭金学堂,新学的影响更大,而他的想法也就更加强烈。他向顾清廉吐露了自己的心曲,顾清廉鼓励他说:“当今青年欲成大器,留学日本,是最好的选择。”这席话使蒋介石坚定了目标,于是开始做出洋留学的准备。

跟顾清廉学习的那段时期,蒋介石获益匪浅。在思想上,他被引向了更为正统的儒家学派——以宋朝朱熹为首的儒家学派。此后,“存天理,遏人欲”等主张修身养德,自我约束的思想对他开始产生影响。后来,蒋介石之所以经常到庐山去举行会议和开办训练班,除了因为那里风光优美之外还因为那儿正是当年朱熹经常讲学的地方。王阳明是蒋介石深为敬仰的另一位大儒。后来蒋介石流落到台湾,还将一座草山重新命名为阳明山,以示缅怀。而曾国藩的忠孝仁礼、为人处世成为他能够、也打算毕生效仿的人生楷模。在求学期间,蒋介石对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经常向顾清廉请教,并且受益匪浅。正因为顾清廉对他的深远影响,他后来还把儿子蒋经国也送到顾清廉那里学习。在求学的几年中,蒋介石最喜欢读的书有邹容所著《革命军》★、王阳明的《传习录》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他后来谈到这三部书的影响时说:“第一部是启发民族大义,确立革命思想的基础。第二部是阐明致良知的道理……第三部是贯注我民主思想的精神。”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如何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如何投身革命运动、如何建功立业等问题就成为他日常生活中压倒一切的问题。

在顾清廉的私塾学堂满师后,蒋介石又回到奉化的龙津中学读书。他此时满脑子都是自己的理想,对周围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蒋介石当时的英文老师、多年以后蒋介石的英文翻译、并担任过南京政府新闻局长的董显光后来带有神化色彩地回忆说,蒋介石每天都起得很早,起床后就在卧室前的阳台上,笔直地一站就是半个小时,双唇紧闭,双臂紧抱胸前,思考的主要是如何到日本留学并学习军事。他之所以想投笔从戎是因为他觉得需要拿出实际行动,需要去冒险,需要去争取为国效力的机会。他选择东京作为开始学习的地方,是因为日本的首都是当时世界所公认的军事艺术中心。更为吸引他的是在东京他最有可能去结识流落东洋的中国革命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此后蒋介石的学习有了动力,他的学习成绩基本上各科都非常好。

但是他留学日本的想法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

在溪口的亲戚眼里,从小被称为“无赖”的蒋介石干什么都没有出息。他们都说:“考秀才,考举人才是正经的光宗耀祖的道路。瑞元放着好好的路不走,要出外留洋,而且还去当兵,更加低人一等。他真是脑壳有问题!”

母亲王采玉也哭着对他说:“你父亲去世早,咱家受够了家中没有男人的苦处,现在好不容易你长大成人了,却要大老远地去日本留学,还要学习拿命不当命的军事,你让为娘怎么能放心呢!”

妻子毛福梅更不愿意他走,那个时候正是他们夫妻结婚以来关系最好的时期,她几乎是在享受着初恋的甜蜜,而且,结婚多年,她还没有怀孕,如果丈夫走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来。这些阻力让蒋介石暂时遏止了留洋的念头。

但是不久,就发生了蒋介石被凶恶的地痞诬告,抓进大牢的事件。为了让母亲免于受辱,他在公堂上忍辱画押,承认了恶人对他的诬告。虽然在岳父的周旋下,最后很快被放了出来,但是无疑这件事情对蒋介石和母亲妻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无端被欺凌受辱的经历激起了蒋介石强烈的愤慨和仇恨,外出求学,出人头地以报仇雪恨的念头简直使他无法抑制。他于是写信给母亲,说如果不出洋留学,蒋家就难有翻身之时,也就永远无法解心头之恨。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回到学校后一声不响,在当时没有辫子可能还要杀头的年代里,操起一把剪刀“咔嚓”一下剪掉自己脑后的辫子,让人把辫子送回家去。一时之间,乡里议论纷纷,有反对的、有气愤的、有仇视的、有担心和惋惜的,但是已经没有办法挽回蒋介石剪掉的辫子和下定的决心。没有辫子的蒋介石会被乡人拒之门外。他已经无法在乡里容身,因此他可以说是破釜沉舟,去意已决。

而母亲和妻子此时也切身地体会到,要改变家中的处境,只有靠家中的男子外出求取功名才行。再加上蒋介石的堂舅王贤甲再次劝导,婆媳二人终于答应支持蒋介石留学东洋。

1906年,蒋介石开始筹备留学的费用。妻子毛福梅拿出自己的首饰盒,让他卖掉,作为对他的直接支持。于是蒋介石拿着首饰盒到宁波去见一直在宁波、杭州和上海做生意的孙家舅舅孙琴风,让他想办法兑换成银圆。生意兴隆、一直对蒋介石评价颇高的孙琴风看到外甥不惜变卖妻子的首饰盒也要外出留洋,心里又高兴又佩服,于是决定送给他100块银圆作为资助,让他把首饰盒拿回去还给妻子。100块银圆在当时可是一大笔钱,足见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舅舅对蒋介石的器重和支持。

1944年,蒋介石谈到了自己第一次留学日本的原因:“我在本县龙津中学肄业的当时,因为痛愤乡里土豪的横行,目击我们国家遭受帝国主义者的压迫,尤其在那时我看到日本以一个弱小的国家,能够发愤图强,战败帝俄,予我精神上以极大的刺激。所以我在龙津中学肄业不到半年,请求家母准许我到日本去学军事,来尽到我国民一分子的义务,促成我们国家的雪耻自强。”也许当年的蒋介石确实是真诚的,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他的南京政府建立起来后,他不知道造成了多少起冤狱,把多少如当年蒋介石一样的怀凌云壮志却又无辜的青年投入到大牢之中。而后来对日本侵略军的不断纵容,又造成了多少国土的沦丧,把多少国民投入到了水深火热之中。

当年中日两国之间没有什么复杂的出入境手续,只要能买得起船票,就可以去日本。这样,蒋介石终于如愿以偿,顺利地登上了开往日本的客轮。

1906年4月,蒋介石首次赴日本留学。蒋介石首渡东瀛之后,丰镐房顿时笼上了一层苍凉的色调,蒋家婆媳守着一尊观音像,相对无语,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对毛福梅来说,这种凄清的感觉更加强烈。虽然成亲已有4年,真正的夫妻和谐生活才刚刚开头,一旦长久分别,相思的滋味是难以忍受的。不过,她是个传统的守礼法的女人,上有婆婆,下有小姑,不能失态,有伤妇道,因此强打精神,依然做好自己的一切事务。蒋介石凭着一时激愤,东渡日本,原打算报考日本陆军军官学校★,不料清政府与日本有约在先:凡进军校的学生,都需经过清政府陆军部的保荐。蒋介石被拒在军事学校大门之外,只得进入日本专为旅日学生实习日文的清华学校学习。但是这次的日本之行也并非没有意义,最大的收获就是他认识了对他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的陈其美★。正是通过陈其美,他才成为同盟会的一员,开始了自己的革命事业,并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可以说,在对蒋介石的一生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人中间,陈其美就是其中的关键一位。但是这个时候两人并没有深入的接触。只是到了蒋介石第二次去日本后,他们的关系才得到了迅速发展。

蒋介石去日本的那年冬天,忽然接到母亲的来信,让他回国参加妹妹蒋瑞莲的婚礼。其实蒋母真实的想法则是希望蒋介石回家与妻子团聚,能够为蒋家生下一个儿子。因为毛福梅已经结婚5年,至今还没有身孕。这个想法毛福梅更是双手赞成。而蒋介石也觉得像目前这种情况,在日本待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暂且回去,设法取得合法身份,再赴日本,便有立足之地了。他听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年招生,就想到何不先去那个学校就读?这样可作为一个跳板,取得正式进日本军校的资格。于是蒋介石结束了第一次留学生活,回到溪口与家人团聚。

孙中山说,这个人将成为革命的中坚

蒋介石回到溪口,王采玉高兴得合不拢嘴,她拉着儿子的手说:“这次回来,好好养养身体,让你媳妇好好伺候你。”她心里当然想的是早日抱上孙子的事情。毛福梅也不多说话,只在没人的时候偷着乐,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心这个比自己小,但是现在已经长大了的丈夫。

蒋介石的心思却全在保定军校上面。王采玉和毛福梅也就不多打扰他,只是在生活方面对他更加体贴和照顾。

保定军校是清政府的正规军校,前身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同治年间创办的“将弁学堂”,袁世凯掌权时将学堂改为“武备学堂”,后来清政府又把学堂名称改为保定北洋协和学堂,预备立宪时改为陆军部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学校的一切费用,都由陆军部拨给。学堂内部的组织和设备非常完善,训练和管教也非常严格、认真,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军校。蒋介石回国后,积极准备,坚信自己一定能够考取保定军校。

当时的考试竞争非常激烈。虽然该校在浙江名义上要招收60名学员,但是在这60名学员中就有46名是由官府根据清朝有关世袭制的规定保送和递升的,真正在民间招收的只有14名。为了争夺这14名名额,报考者就有1,000多人。

有一天,蒋介石正在刻苦读书,忽然感到头一阵发晕,险些摔倒。毛福梅赶紧跑过来抱着他,连问:“怎么了,怎么了?赶紧去叫大夫。来,我先扶你躺一会。”

大夫来后,把了脉,开了些药方。然后说:“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

蒋介石服了几天药,身体有点好了起来。但是还是很虚弱。想到考试的事情,他不由得又着急起来,对毛福梅说:“快考试了,把我的书拿过来。”

毛福梅说:“还是先把身体养好再看吧。你现在这样虚弱,病再加重了可怎么办?”

蒋介石说:“不要紧,现在身体已经很好了。”说着就自己走到书桌旁,开始看起书来。

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他竟然顺利考过了笔试。等到发榜,蒋介石的大名竟挂上了杭州考区挑选出来的14 名录取红榜。榜上有名,还要进行面试,由于蒋介石的年龄离报考规定的20岁还有几个月,因此主考官打算取消他的面试资格。蒋介石听说后立即面见考官,据理力争:“大人,我现在虚岁已经到了20岁。而且我多年来一直等着学习军事、报效国家的这一天。恳求你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吧。况且,我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完全符合军人的条件。”

考官仔细一看,蒋介石确实有着军人的气质和身材,而且非常自信,有着其他考生所少见的口才和知识,因此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同意他进入军校学习。进入保定军校是蒋介石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的人生走上了他希望走的道路。蒋母也心满意足了,她年年盼望的就是让儿子为蒋氏门楣争光。毛福梅默默地为丈夫赶制行装。乍相逢又别离,这种滋味是无法用言语表述的。

1907年夏天,蒋介石到保定军校报到。当时交通还很落后,他从溪口到保定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次北上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第一次感受到中国的辽阔,看到了比溪口、宁波更广阔的世界,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南京的古都气派,长江天堑的战略地位,徐州在军事上的重要性都让他难以忘怀,激励了他的远大抱负。

保定军校设有步、骑、炮、工、辎五科,蒋介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威力最大的炮科。这是因为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就对西洋大炮的神威深有了解,而为了战胜洋人,掌握炮兵也就成为中国军人的重要选择。而蒋介石后来重用的军事人才中,就有许多是炮科出身的,比如陈诚,张群,何应钦等。在保定的学习也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保定军校入伍训练非常正规和严格,尤其和北方的严冬结合起来,着实训练了他的意志。学校课程分为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五大项,还有外语课,但是军校的大部分时间则用来进行操练和野外实地演习。学校的教官大部分都是发达国家正规军校的毕业生和外国顾问,具有较高的军事素质,而且学校管理正规、严格,因此成为北洋军队、地方军阀和后来国民党军队里中高级将领的摇篮,出了许多优秀的军事将领。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在解放前的中国军队里还形成了保定系,而蒋介石则是保定系的核心人物。这不仅因为他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统帅,而且因为他在保定军校时期就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蒋介石进入军校的时候就没有和其他学员一样留有清朝规定的长辫子,这引起了学生和学校管理者的议论,被大家作为一个怪物来看待。但是也让部分学员为他的勇敢感到敬佩。

学校里的教员大多是日本人。由于他们国家刚刚打败沙皇军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早些时候还战胜了中国军队,所以他们一个个都显得趾高气扬,毫不掩饰对中国人的蔑视。

有一次上卫生课,日本教员拿出一个土块,将它比作中国,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迷惑不解的神色,这个教员解释道:“中国有4亿人,而他手中的那个土块正好有4亿个微生物。”

看到这,蒋介石胸中陡然升起一股怒火,他不顾军纪走上前去,把那土块一下掰成差不多大小的8块,两眼怒视着教员问道:“日本有5千万人,是否也像5千万个微生物,寄生在这土块的1/8中?”

教员被问得哑口无言,可不一会儿,他用手指着蒋介石剪去了辫子的头威胁他说道:“你是个革命分子!”

据说蒋答道:“先回答我说的对不对,请别把问题岔开。”

在军校,是不允许学员这么做的。对蒋介石来说,他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他可能因此而被军校赶出来;还有可能被秘密逮捕。

他被召到校长办公室,但是学校总办赵理泰比较开明,觉得他这么干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严厉训斥了他,没有深究。并且内心对他还产生了一种赞许之意。事后蒋介石在学校里的名声大振,有志青年纷纷慕名而来,希望认识他。可惜后来成为南京政府首脑的蒋介石却没有坚持他当军校学生时对日本人的正义立场,而是把对日妥协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终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1907年冬天,清朝陆军部从保定速成学堂中选派留日习武人选,蒋介石却因为没有在日语班而没有考试资格。但是他决不会放过这次机会。他找到学校总办赵理泰,慷慨陈词:“我已经读过一年日文,去日本学习先进的军事经验一直是我最大的理想。请您允许我参加这次宝贵的考试吧。”赵理泰望着他,没有说话。最后说:“你的情况我会考虑一下。你先回去吧。”

到了考试的前一天,还没有任何消息。蒋介石几乎要绝望了,但是就在当天深夜,他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考试通知。估计这和学校总办对他的赏识也是有关系的。蒋介石这次参加考试又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费吹灰之力,就被录取,破格保送日本振武学校。蒋介石金榜题名,好不得意。他回到溪口,向蒋母报告喜讯。谁知蒋母却给他兜头一瓢冷水,王采玉不支持儿子再去东京读什么“士官预备学堂”。婆婆的态度,正是毛福梅求之不得的,她也热切地帮助婆婆劝阻丈夫。但这时的蒋介石翅膀已经硬了,两个弱女子哪怕泪水淌成一条河,也阻挡不住他了。1908年3月,蒋介石离开溪口,从此踏上了正式到日本留学的道路。

这批赴日的60名留学生也如同清朝选派的其他留学生一样,其中有很多都成为了反清的革命者,而且,其中有好几名后来都成为蒋介石的得力干将,比如后来出任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立法委员的王柏龄,后来成为蒋介石亲密助手的张群等。

虽然他在保定军校待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由于他是正式学生,是保定系资格最老的学员,而且在学校时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因此在讲究资力的国民党军界,就成为保定系首领的最佳人选。出身保定系的国民党有名将领有保定军校一期的李品仙、唐生智,二期的熊式辉、刘峙、刘文辉,三期的张治中、白崇禧、何键,六期的邓演达、叶挺、顾祝同、薛岳,八期的陈诚等。

按照规定,凡是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先进入振武学堂学习,毕业后获得日本士官候补生的资格,再到日本军队见习一年,合格的才能成为正式的士官生,进入士官学校正式学习。振武学堂创办于1903年,由清政府陆军部委任良弼和日本政府参谋本部福岛安正中将等人组成的“清国留日学生委员会”主持。学校管理很严格,非常注重意志的磨炼和纪律的约束,只有星期天才允许外出。入学要受七条誓约的管束,比如以服从上级为要道,吃苦耐劳,起居有节,不准议论课程的轻重等。振武学堂的课程分为普通学科和军事学科,蒋介石依然主攻炮科。但是因为日本对中国一直存有戒心,因此并不怎么讲授那些精深的军事知识,只是一些比较粗浅的知识,而这些粗浅的知识蒋介石早已经非常熟悉。

虽然振武学堂管理严格,但是蒋介石的日常生活却还过得比较滋润。据蒋介石后来回忆说,当时清政府每月发给每个留学生10元生活费,学校再发给3元,在当时消费水平很低的条件下,蒋介石过得绰绰有余。他每天早上的早饭只需要4分钱,加上他不吸烟不喝酒,因此每逢节假日还可以回国探亲。在日本学习的蒋介石据说虽然待人彬彬有礼,但很冷淡,他对同学间的友谊并不大在意,常常对别人的友好表示无动于衷,这使他的人际关系并不怎么好,同学们多认为他过于傲慢。不过他对一个人是例外的,那就是张群——他是蒋介石当时的同学。后来,除了夫人宋美龄和儿子蒋经国外,张群要算蒋介石最亲密的知己了。蒋介石和张群等人本来家境就比较好,因此他们在外面租了一间民房,用来过周末。两人还经常花8角钱买一付当地人不吃的猪下水,每每饱餐一顿。

蒋介石到日本后,就密切关注发生在身边的革命活动,经常阅读《革命军》、《警世钟》、《猛回头》等革命著作,书中的“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之理”等豪言壮语深深地打动了他,让他产生了长久的共鸣。他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在当时寄给表兄单维则的照片上,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蒋介石一到日本,就联系上了陈其美。这时的陈其美已经是同盟会★员,他看到蒋介石英武精明,又是自己的浙江老乡,所学的又是同盟会中急需的军事,于是产生了结为知己的想法。二人的交往日益亲密,蒋介石经常去陈其美的住处聊天,陈其美对他也另眼相看,两人相处,如同兄弟。1908年夏天蒋介石回国度假前,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了同盟会。加入同盟会,可以说是蒋介石一生中的又一个关键。从此,蒋介石再也不是一个找不到革命道路,空有抱负的热血青年,而是中国当时先进组织的一个成员。从此他个人的生命和命运才和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联系在了一起,才同孙中山等革命者站在了一起。蒋介石加入同盟会后,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并且和同盟会内的一些主要活动家建立起了经常性的联系。他结识了苏曼殊等人,和他们一起展开革命活动。由于振武学堂平时不能随便外出,因此就利用星期天在蒋介石租的民房里开会,讨论各种事情。

在这期间,陈其美和蒋介石又结识了另一位在日本留学的士官学生,这就是黄郛。由于三个人志趣相同,经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关系越来越密切。陈其美提出,要和黄郛及当时名为蒋志清的蒋介石结为兄弟。陈其美是1878年生,蒋介石是1887年生,算来陈其美要比蒋介石整整大9岁,黄郛的年龄也比蒋介石大得多。所以蒋志清竭力谦让,自称自己担当不起。后来在陈其美和黄郛的极力坚持下,他才同意。这样,蒋介石最小,黄郛和陈其美便自然而然地成了他的盟兄。三人互换了兰谱,盟约称“安危他日终须杖,甘苦来时要共尝”。蒋介石还特将誓言刻在两把宝剑的柄上,作为礼物,分送给了两位盟兄。这一次结盟,缔造了三人的终身友谊。尤其对蒋介石在政治上的崛起,以后有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蒋介石来说,因为同盟会并没有提供明确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因此他的革命热情就全部聚集在了陈其美——同盟会的一个负责人身上。陈其美就是他的方向和旗帜。对于陈布置的各种任务,他都竭尽全力地尽快完成,不敢有丝毫懈怠。而陈其美也格外照顾蒋介石,对他非常信任,任何重大的秘密行动都从不对他隐瞒。因此,在蒋介石和陈其美之间,建立了非常牢固的友谊。

不久,陈其美回国,在上海马霍路(今黄陂路)德福里一号设立了秘密革命机关天保客栈。在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陈其美纵情声色,频频出入于舞厅妓院和各种娱乐场所,同时也以这种形象掩护自己的革命行动。当时,陈其美主要在联络江浙一带革命党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而蒋介石每次回国,也都要到上海去找陈其美,接受各种任务。

1910年6月,孙中山经檀香山来到日本,经过陈其美的大力推荐和介绍,孙中山召见了蒋介石。这是两人的第一次会面,后来被蒋介石多次提起。他回忆说:“我还牢牢记得,总理说:‘革命党的青年,应该不计名位,而要为革命任务牺牲、奋斗。美国建国有英雄华盛顿,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而造成的,而是千千万万无名的华盛顿共同奋斗,为他们的领袖华盛顿牺牲而造成的。我们的革命者,不是要成为有名的华盛顿,而是要成为无名的华盛顿——无名英雄。’我听了这个训示以后,就立定了志愿,要实践这个训示,决不辜负总理对党员的期勉。”(蒋介石《我们复国的精神志节和建国的目标方略》,1963年11月)这次会面,据说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印象非常好,曾经陈其美说:“这个人将成为革命的中坚,我们的革命运动正需要这样的人。”但是也有人对这样的说法表示怀疑。不管怎样,蒋介石通过孙中山看到了革命党人的前途,把追随孙中山当作自己革命事业的目标,并且这种忠诚地追随后来确实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蒋介石在振武学堂期间,还对学校的压制性管理进行过公开的反抗。当时许多留学生对于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已经绝望,纷纷加入反清革命组织。清政府为了阻止这种风潮,加强了对留学生的管束。振武学堂为了压制中国学生的反抗和进行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活动,在经过清政府的同意后,制定了《取缔留学生规则》。这个规则处处限制留学生的自由,甚至连一些基本权利也被剥夺,引起了留学生的愤慨和抗议。在经过公开抗议无效后,蒋介石和张群提出了“退学报告书”,离开了学校,藏到了一家中国料理店里。经过一个多月的坚持,最后学校让步,同意他们复学,仅仅以扣分来象征性处理了一下。

1910年11月25日,蒋介石和张群等人从振武学堂毕业,然后需要到日本的军队中去见习一年。1911年1月一个凛冽的早晨,蒋介石站到了驻扎在高田的野战炮兵第19联队队长日奉大佐面前,“啪”一个立正,打了个敬礼,他俩的顶头上司是“大胡子将军 ”长冈外史,他统帅着日本陆军第13师团,日奉大佐的联队就隶属于这个师团。

在实习期间,日本军队的生活、管理和训练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蒋介石初到日本军队时,只是个二等兵,后来升为候补士官生,地位很低,而且日本的下级士兵经常要为长官干一些奴仆的工作。但是蒋介石很少提起自己这段时期的艰苦生活,虽然所有日本下级士兵干过的工作他都干过。高田位于北海道附近,是日本最寒冷的地方,冬天尤其冷得令人难以忍受,但是部队规定士兵必须早上5点起床,然后到井边汲取冷水洗脸刷牙。这些让蒋介石感到难以忍受,但是他像不少日本人那样都一一做到了,并且用雪擦洗身体,冬天也依然用冷水洗澡。整个冬季,蒋介石每天天亮前三小时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喂自己的马,然后上早操,他整天都在户外,晚上通常要干奴仆般的苦活。后来蒋介石对他在日本这几年的生活只字不提。这些活是规定死了的,非干不可,他几乎没有时间和其他中国同学往来,但一旦和他们聊起来,他总要说些“上战场比这要苦得多,没有人不可忍耐之事,习惯成自然嘛”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蒋介石认为就是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了。后来,他还总结经验说:“可以断言,好的身体,天生成的只有三成,其余七成全靠锻炼。”后来,当他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和特级上将的时候,就十分重视官兵的身体训练,强调军人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坚持平时用冷水洗脸,坚持吃冷饭。

让蒋介石终身难忘的还有在日本军营的饥饿感。当时部队的训练任务非常繁重,可是伙食却出奇得差劲,远不能和振武学堂相比。蒋介石后来回忆说,那个高炮部队竟然只允许每人每餐只吃一碗饭,下饭菜是三片萝卜,有时候有一块咸鱼,他强迫自己把分到的这点东西凑合着吃下,由此他渐渐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并保持终身。每周他们还要吃难以下咽、质量非常差的麦饭。只有到了礼拜天才会有所改善,但是也只是一点豆腐、青菜和肉片。这么少的定量一般人都吃不饱,只得到军营俱乐部去买饼干,但是一次也只允许买三片。日本军队这种有意识地艰苦生活训练,一般人要经过一段时间,身体才能够适应。果然,过了一段时间后,蒋介石不再感到饥饿难忍了。他后来认为,伙食定量有利于身体健康,日本军人的身体素质很好,就是在低定量下给饿出来的,而中国人爱生病就是因为吃得太饱的原因。因此,中国的军人不要吃饱,只要吃够就行了。但是事实上,后来国民党军队的士兵经常处于过度的营养不良之中,远远不能吃够,行军打仗都没有力气,但是蒋介石却认为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当时在日本军队中,中下级军官用对待奴隶和牛马的方法来管理士兵,蒋介石有着切身体会,并且认为中国军队应该彻底禁绝这种野蛮的管理方式,但是国民党军队中的体罚式管理依然非常盛行。

蒋介石在日本军营里似乎非常普通,当时没有人会认为他的将来会和杰出人物有什么关系。事实上,他并没给他的日本长官们留下什么印象。他们决不会想到他会干成什么大事。因此,等到他成名之后,这些当年的长官都感到非常惊讶。1929年,这时的蒋介石已经成为中国的重量级人物,他当年所在部队的长官长冈外史冥思苦想,试图找到蒋介石成功的秘密,他写了篇文章回忆说:1927年在东京,他邀请蒋和日奉大佐一起喝茶。和往常一样,蒋穿戴得笔挺,“像个潇洒的影星”,谦恭有礼得有点儿过分,告别的时候,蒋献给长冈一个条幅,上书“不负师教”四个字。长冈外史认为正是忠心耿耿和知恩必报才是蒋介石成功的秘密。

每到漫长的暑假,蒋介石总要千里迢迢赶回家去看望母亲(看妻子倒是次要的),不过每次他总要在上海停留,去看望那里的革命者,并帮助他们征募人员和筹集资金。在蒋介石留学的这段时期,蒋家婆媳两人的心思都放在佛事上,希望佛祖保佑蒋家能早日生出第三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采玉早有抱孙之心,可是儿子结婚之后,多年不见媳妇生育,不免有些心焦,后来媳妇终于怀孕了,她不由得喜形于色,整日笑得合不拢嘴。可是蒋介石虽然已经年过二十,脾气却依然没有多大改变。当他寒假归来探亲时,夫妻之间偶尔因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毛福梅气不过,顶了他几句,他竟然大怒,抬脚踢去,正踢到毛福梅已经怀胎七八个月的大肚子上。当时毛福梅就扑倒在床上痛不欲生,放声大哭。蒋母听见后赶紧跑过来,大骂儿子,让他火速去请医生,吃安胎药,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当夜毛福梅就流产了。蒋母边哭边痛骂这个不肖的逆子,诉说着自己的不幸身世,责骂蒋介石没有心肝,不为蒋家着想。向来孝顺的蒋介石,只好跪下,听任蒋母训斥。事情过后,蒋母又请人替儿子媳妇排流年,算子息。

每逢初一、十五,是蒋家的斋期,附近寺庙和庵堂祣!@#q1a2z3w4s5x6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网剧《我的中国芯》恶评如潮,科研电视剧需要敬畏之心!

网剧《我的中国芯》恶评如潮,科研电视剧需要敬畏之心!

了不起的云计算
2023-07-21 08:36:02
20艘航母也救不了美国?美情报局表示:中国高超领先全球!

20艘航母也救不了美国?美情报局表示:中国高超领先全球!

三金观察
2024-03-29 00:28:07
噱头“噱”字不读háo,也不读xuè,你知道正确读音吗?噱头的意思?

噱头“噱”字不读háo,也不读xuè,你知道正确读音吗?噱头的意思?

陈意小可爱
2024-03-28 13:19:09
全新奔驰E级狂降9万, 价格崩盘! 出现大量低价包牌包税的二手车

全新奔驰E级狂降9万, 价格崩盘! 出现大量低价包牌包税的二手车

创作者_1645064047550
2024-03-28 18:18:57
突然爆火!杭州00后小伙想做赘婿,直接被劝退!婚介老板:这几类人,来都别来...

突然爆火!杭州00后小伙想做赘婿,直接被劝退!婚介老板:这几类人,来都别来...

极目新闻
2024-03-28 13:38:19
存了3000万黄金的金店,为什么会跑路?

存了3000万黄金的金店,为什么会跑路?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3-28 13:05:48
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骂贾玲了?网友:人家摊牌了不装了

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骂贾玲了?网友:人家摊牌了不装了

娱乐圈酸柠檬
2024-03-28 10:33:37
终于判了,双双死刑!

终于判了,双双死刑!

猫小姐Coco
2024-02-02 10:07:38
小米汽车价格定了!神一样的预测,销量可达2200万辆?

小米汽车价格定了!神一样的预测,销量可达2200万辆?

虹摄库尔斯克
2024-03-27 15:13:41
终于有人把越吃越健康的碱性食物,整理出来了,看完涨知识。

终于有人把越吃越健康的碱性食物,整理出来了,看完涨知识。

荷兰豆爱健康
2024-03-26 17:27:16
Skip:选秀前我就说要选杰伦-格林当状元 他现在要成为全明星了

Skip:选秀前我就说要选杰伦-格林当状元 他现在要成为全明星了

直播吧
2024-03-28 11:08:10
投资300多亿建企鹅岛:腾讯的新总部

投资300多亿建企鹅岛:腾讯的新总部

我心向阳Cyy
2024-03-28 15:40:46
金门实弹演习前,大陆海警率先出击,国防部: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金门实弹演习前,大陆海警率先出击,国防部: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DS北风
2024-03-28 21:29:52
外媒:F-22进行两项重大升级

外媒:F-22进行两项重大升级

环球时报新闻
2024-03-28 07:40:53
小米SU7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一览,小米有多少核心技术?

小米SU7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一览,小米有多少核心技术?

户外小阿隋
2024-03-28 23:01:47
做手术时医生以为我完全被麻醉了,竞聊这种话题,听得我笑飞了。

做手术时医生以为我完全被麻醉了,竞聊这种话题,听得我笑飞了。

王二哥老搞笑
2024-03-20 10:11:10
“环保、安监”这两座大山,压住了企业的发展。

“环保、安监”这两座大山,压住了企业的发展。

小鹿姐姐情感说
2024-03-28 07:35:03
戴安娜王妃最美的星星晚礼服,蓝黑拼色手工刺绣,拍出813万天价

戴安娜王妃最美的星星晚礼服,蓝黑拼色手工刺绣,拍出813万天价

照见古今
2024-03-28 19:56:49
日元崩了!!!

日元崩了!!!

户外钓鱼哥阿旱
2024-03-28 18:25:26
外交部:新质生产力为带动全球发展、促进各国技术变革发挥重要作用

外交部:新质生产力为带动全球发展、促进各国技术变革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资讯
2024-03-28 14:13:45
2024-03-29 01:26:44

头条要闻

小米汽车7分钟大定破2万 网友:这价格真可以杀穿同行

头条要闻

小米汽车7分钟大定破2万 网友:这价格真可以杀穿同行

体育要闻

詹姆斯场边惊叹!16年前今天 疯三库里连续3场30+杀入精英8强

娱乐要闻

莱昂纳多与25岁新女友互相投喂超恩爱

财经要闻

中国版QE要来?国内外机构观点罕见一致

科技要闻

李斌李想何小鹏喊你买小米汽车

汽车要闻

混动增程双模式 长安UNI-Z售11.79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旅游
健康
数码

手机要闻

4299元,努比亚Z60 Ultra摄影师版开售丨超凡AI,大师影像

本地新闻

专访|张伟潮:最年轻的龙头专职制造者

旅游要闻

在广西不洗澡,是不是犯了天条啊?

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

数码要闻

小米汽车SU7发布:Max零百2.78s 售价21.59万元起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