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 > 正文

高王凌:我在清史所三十年

0
分享至

经过“文化革命”,国家百废待兴,不但恢复了高考,也开始了研究生招生。大约在三十年前,我们一百零八个同学聚集在中国人民大学,成了复校以后的第一批研究生。清史研究所的同学有杨东梁、赵云田、张羽新、孔祥吉、吴廷嘉(已故)、吴建雍、方雄普,我呢,算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当时学制是三年,头一年在校上课,主要是听一些有名的教授(以后才恢复职称评定,那时大家好像也不怎么重视这些名号),包括不少外校老师开设的专题讲座。通过外语考试之后,第二学年就开始查阅资料。我的目标是四川的几百部地方志,跑遍了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故宫和其他高校的图书馆,有的同学则一头扎进了档案馆里。查资料用去了整整一年时间,最后一年则用来写作论文(留出空间让同学自己成长,这是和今天很不一样的)。

毕业以后,同学们大多离开了学校,孔祥吉和我留在清史研究所。几年后他去了美国,没有回来,我竟然成了清史所的“大师哥”。

因为清史编纂的关系,清史研究所重任在肩,它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像是科学院,而不像是大学。这给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虽也非尽人为。据老教授宋涛告诉我,在五十年代初(他曾任校部委员),国家就有意修清史,而且就属意于人民大学了。再加上六十年代台湾修史的刺激,于是趁人民大学复校之机,“清史研究所”终于成立。其间的风风雨雨,我们也见识了不少(现在的“大清史”已经不是第一轮)。

我最喜欢的是,在这里可以专心地从事研究。我们很少上课,记得评讲师、副教授,我都只讲了一堂课(还不如我在美国一年)。到九十年代中期,学校改变了方针,这样的研究所在大学不复存在,我们也成了一个“系”,“清史系”,无形之中讲课成了繁重的“负担”。

1986年,我作为路思学者访问美国(以副教授名义),历时一年有余。回国后,领导希望我在研究所里担任一定的工作,却为我谢绝;尽管美国同仁(如王国斌BinWong)曾如此看好我。日后我在所里日渐“边缘化”,原因却可能并不在这里,而在于1988、1989那两年发生的大事,如批《河殇》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须也怪不得他人。

记得九十年代在张自忠路有一次全所大聚会,我的老同学都已成了教授,而且一一担任了研究所长、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长等职,只有我一个最没有“出息”。私下里他们鼓励我,坚守位置,为大家作一个学术的表率。

去年,跟老同学在承德大清史会议上再一次巧遇,不料他们全退休了(三十年如一转瞬间)。我是不是也该清点一下自己的“存货”了,——姑且把它称为“求学偶得”,——这么多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之一,与集市有关(第一个十年):

我做的第一个学术研究是关于四川的“场市”(即农村集市)。“场市”也许不是最重要的,为写这篇硕士论文,我读了四百多部地方志,等于作了一次清代四川的“农村调查”。这为以后的学业打下了一块“基石”(通过它获得了一部分“史感”,也不那么“漂”了;这对一个初学者是很重要的)。

这篇论文在学术上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它触及了一个理论上的重大论点,即中国传统经济的“自给自足说”。这在当时可是非同小可,多亏答辩委员会主席郑昌淦教授“包庇”了我;此外在陈述观点时也要讲究策略,如说: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不是农户或者村落,而是围绕着场市展开的“场市区域”,更深入的话就不好多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论(参见“清代中叶四川农村的场市和它的经济地位”,《未定稿》1982∶11;“乾嘉时期四川的场市、场市网及其功能”,《清史研究集》第3辑等)。慢慢我才发现,过去中国历史的许多“结论”,多是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先的。

其后经过众多学者多年的努力,中国传统经济的“性质”,才被重新定义为一种“市场经济”(虽然这一概念还需加以若干的规范和说明),而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说”;学界认识到,当日中国农业的商品率虽然不高,农民却高度依赖市场;依靠着密集的市集组织和市场网络,决定他们生产和出售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也可以说,清代的经济增长全都与所谓“贸易”及“交换”有关;面对伴随人口增加的巨大需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决非依赖“土地开垦”或“以粮为纲”),更多地是依靠粮食等初级产品之外的“多种经营”和“商品经济”(老一辈学者如吴承明近日已坦承多种经营的极端重要)。

对于施坚雅(G.W.Skinner)和他的有关研究,那时国内还不怎么知道。1980年秋,一个空前庞大的美国史学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彼此之间学术规范、学术语言,在在不同,也出现了不少误解(包括对他的集市“六角型”模型)。1987年访美期间,我在斯坦福大学会见施坚雅教授,还一起就这些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的资深编辑和农村问题专家燕凌先生,似乎喜欢我这篇关于四川场市的文字,几次问我,为何没有收入小书?也许,人们自己也不容易把握他的研究到底有什么意义?

“市集”与“宗族”都是为外国人“发现”,然后“出口转内销”的中国“史实”,类似的可能还有“宗教”等。从那以后,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中国人除了生活在一些为人所熟知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中,可能还处于某些很少为人意识的“圈域”里,如“市场圈”、“信仰圈”,……等等。同时,他们还享有充分的“自由”,也许正是这种自由,常常使他们“忘乎所以”……

之二,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

“十八世纪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是我毕业后自己选择的第一个研究题目。得益于“农村组”非正式的小规模学术交流(记得是在志华家里,不知怎么就有了这一念)。

1982年秋,我把文章初稿递交北戴河第一届清史讨论会,同时送农村组。当时小组正准备下乡调查(题目是“包产到户以后”的政策走向),“带头大哥”决定将这篇文稿打印若干份,送中央××处(参见:“十八世纪中国人口的增长和清政府的农业经济对策”,《未定稿》1982∶32;“康雍乾时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对策”,《农业经济情况》1982∶11;“康雍乾时期的人口增长和政府政策”,《农村•经济•社会》第2卷)。多年后,据朋友回忆,岐山曾拿此文向他显摆。那时不相识的朋友,还以为笔者是一个老头子(唐晓峰)。

所谓“经济发展”,意指历史上经济“恢复时期”之后的“和平发展时期”,讨论这一时期的传统政策,在以前大约还没有过(为此我获得美国Luce基金的赞助)。

当时这一研究还缺少粮政和工业两个部分,为以后所补足,因此能在1985年对魏斐德(F.Wakeman)说:我已“画了一个圆”。最后终于形成为小书《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它本属于东方历史学术文库94年系列,因编辑的异见而被推迟一年出版;又于2005年更名《活着的传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

这无疑是我最重要的研究之一,是对昔日历史的一个现代诠释,也是对当代改革的一个历史说明。这种“古今两相观照”、带有时代气息的研究,我以为应该还有很多,事实却并非如此。尽管据朋友说,它带动了一批所谓“政策研究”(夏明方)。

这就无意间扩大了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参见我的博客:“清代经济史论坛”,其分类及说明);它把一项“经济史”研究,带入了“思想史”、“政治史”的领域,打通了几个领域。也许正如钱穆(这是这个系列里我唯一未曾谋面,又深为心仪的学者)所说:“经济史必从全部文化着眼始能有大成就”,自然,要达到那一步还有很大的距离。

在我看来,清代的经济政策,具有跨时代的重大价值,特别是我们有了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经验以后(例如放弃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行性道路,而大搞“土地开垦”和“以粮为纲”)。好像这些并不是传统史学所关心的问题,清人自己也未做过相应的总结,而是在三百年后,由后人发掘出来。我却从中第一次体会到了中国传统的正面价值(其一在经济政策,其二则与粮政有关),并从此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于美国访问期间,参见“一个理想的追求──十八世纪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知识分子》1987秋季号)。随后有人批评我,“把历史说得太好了”,但我却觉得较之历史本身还差得远。

也许还值得一提的是,小书继何炳棣(Ping-TiHo)、珀金斯(DwightPerkins)和王业键(Yeh-chienWang)的开拓性研究之后,提出了对清代经济的宏观分析(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即清代经济的成就决不仅在土地的(全域性)开垦和农作技术的提高,而在于有限耕地的高水平利用,及随之而来的经济交流,特别是跨省区“优势交换”的开展。

不易的是,小书出版时虽遇到不少争议,仍发表了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奴隶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等论点的严肃批评。

1 2 3 4 显示全文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戴上2万5的苹果头显,我只看到了库克的焦虑

戴上2万5的苹果头显,我只看到了库克的焦虑

蓝鲸财经
2023-06-07 09:41:51
赵心童道歉:我辜负了球迷们的信任,给中国斯诺克蒙羞

赵心童道歉:我辜负了球迷们的信任,给中国斯诺克蒙羞

直播吧
2023-06-07 01:32:02
杨开慧被害后其实并没死,毛泽东都不知道,直到1970年被揭开秘密

杨开慧被害后其实并没死,毛泽东都不知道,直到1970年被揭开秘密

南书房
2023-06-01 21:54:27
泰国富豪的特殊癖好,把女人做成人彘,供客户为所欲为……

泰国富豪的特殊癖好,把女人做成人彘,供客户为所欲为……

风月故事汇
2023-06-02 13:00:03
美国或将债务风险转嫁16国,中国或清零美债,耶伦:损失越来越惨重

美国或将债务风险转嫁16国,中国或清零美债,耶伦:损失越来越惨重

布拉旅游说
2023-06-07 12:37:41
为什么今年地方政府大卖停车场?

为什么今年地方政府大卖停车场?

经济观察网
2023-06-06 19:38:17
45岁倪虹洁走红毯,奇装异服吸引眼球,上半身宛如一丝不挂

45岁倪虹洁走红毯,奇装异服吸引眼球,上半身宛如一丝不挂

小方专栏
2023-06-06 15:40:18
现任商务部部长,曾是从副省级城市“一把手”岗位晋升的省长

现任商务部部长,曾是从副省级城市“一把手”岗位晋升的省长

历史小天才
2023-06-07 13:50:37
《功勋》今晚首播,演员阵容强大,领跑3位,又是一场疯狂收视

《功勋》今晚首播,演员阵容强大,领跑3位,又是一场疯狂收视

大梦电影院
2023-06-07 11:10:09
农民烧柴火做饭能污染环境?农民反问专家2个问题,专家无言以对

农民烧柴火做饭能污染环境?农民反问专家2个问题,专家无言以对

农业趣闻播报
2023-06-07 08:25:02
“久违的感觉扑面而来”

“久违的感觉扑面而来”

参考消息
2023-06-05 09:27:40
仍在扩大!“地狱之口”现身西伯利亚,吞噬沿途一切,却没法阻止

仍在扩大!“地狱之口”现身西伯利亚,吞噬沿途一切,却没法阻止

湖南夫妇日常
2023-05-22 12:59:01
宝爸高考承诺儿子“你考到哪就到哪买房”,结局让父亲悲喜交加

宝爸高考承诺儿子“你考到哪就到哪买房”,结局让父亲悲喜交加

西红柿妈妈
2023-06-06 08:43:24
重要座谈会现场,中央政法委汇报细节披露,点出了周永康、孙力军

重要座谈会现场,中央政法委汇报细节披露,点出了周永康、孙力军

政知新媒体
2023-06-07 01:21:34
去医院实习,我在深夜的值班室里发现了娶妻不选护士的真相

去医院实习,我在深夜的值班室里发现了娶妻不选护士的真相

洛苏故事会
2023-05-30 20:20:58
霍启山:大嫂训练落下不少毛病,刚结婚,大哥每天提醒她按时吃药

霍启山:大嫂训练落下不少毛病,刚结婚,大哥每天提醒她按时吃药

楠姐聊娱乐
2023-06-07 14:01:45
从今天起,俄乌战争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了。

从今天起,俄乌战争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了。

珺珺爱美
2023-06-07 13:05:19
许昕“高考加油”视频获赞百万!网友:乒乓球都玩出花了

许昕“高考加油”视频获赞百万!网友:乒乓球都玩出花了

环球网资讯
2023-06-06 19:21:33
风电的危害有多大?欧美眼中的“垃圾电”,中国为何加大建设力度

风电的危害有多大?欧美眼中的“垃圾电”,中国为何加大建设力度

Hi科普啦
2023-06-04 21:31:33
让工人比公务员还要光荣,山东打响第一枪,未来趋势已经明朗

让工人比公务员还要光荣,山东打响第一枪,未来趋势已经明朗

微社评
2023-06-07 10:18:11
2023-06-07 16:54:44

头条要闻

乌克兰官员:修复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至少需要5年时间

头条要闻

乌克兰官员:修复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至少需要5年时间

体育要闻

谁能想到,乐福成了总决赛的关键

娱乐要闻

激动!李靓蕾称与王力宏美国官司胜诉

财经要闻

科技要闻

前员工爆料!苹果头显Vision Pro暗藏"脑机接口"

汽车要闻

两月卖出四万台 五菱缤果能成新“神车”么?

态度原创

家居
健康
时尚
游戏
教育

家居要闻

坐拥淡水海景,打造休闲宜居空间

长期喝有水垢的水,会得结石?

在翻身和翻车之间反复横跳 谁能帮帮她?

《暗黑破坏神4》创造历史

教育要闻

高考直击:“旗袍妈妈”送考,祝孩子旗开得胜!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