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选自《民国人物列传》(上)之“梁敬錞治史如断狱” 吴相湘/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本文摘选部分为史家吴相湘先生概述梁敬錞先生《史迪威事件》之纲要
史迪威事件全部真相
一九四四年十月,史迪威将军自渝调回美国时,梁适在华府办理美国对华租借抗战物资事,故稍知其撤调一段之经纬。后《史迪威文件》(The Stilwell Papers by Theodore,1948),美国陆军部刊行战史中《史迪威任务》(Stilwells Mission to China.1953)与《史迪威指挥权问题》(Stilwell Command Problems.1956)相继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人物诸回忆录、日记、著作、文件亦陆续问世。梁敬錞“在综合审读之下,始知此一事件牵及中美战时合作政策,与战后亚洲世局之转变,均甚重大;而美国今日援助自由亚洲之合作互信与独立作风,若犹未能引此事件为其前辙,则未来之忧,恐未艾。因思有以廓述而指证之。然返视吾国官私书料,对此阙如,则废然中辍者多年。民国五十七年(一九六八年)夏间来台,遍觅公私史料,获见有关此事件之第一手档案(即大溪资料),于是发愤忘食,寝馈于其中者廿三个月,差完此稿。而塔思曼夫人之书适出(B.W.Tuchman: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经加披读,始知其所依据,仍未出史迪威片面资料之外,乃益觉吾稿问世之不容缓”。梁因此强调:“夫治史如断狱,必先具两造之情实,始可望平亭之裁判。吾愿读吾书者,亦能兼读美军部及怀特氏与塔夫人之书;抑尤愿凡曾读美军部及怀、塔两氏之书者,亦能一读吾书也。若夫本事件影响世局之巨,与中美关系之切,则惟读者自解之,不必赘辞。所可言者:稿上之所断认,不敢一字无来历而已。”是书内容分十章:①概述。②中国战区与联军参谋长之诞生(内分二节)。③来华赴缅与赴印(内分二节)。④跋扈僵局之形成(内分二节)。⑤居里解释与蓝伽训练(内分二节)。⑧卡港会议与三叉会议(内分二节)。⑦自魁伯克至开罗(内分四节)。⑧背诺与高压(内分三节)。⑨新政策与旧战场(内分二节)。⑩调回始末(内分五节)。
全书内涵时间,一九四一年底至一九四六年十月,前后近五年,包括亚、美、非等三洲,涉及中、美、英、苏人物尤多。以如此重要而复杂之大事,本文与注只用三六六页篇幅,且系四号铅字排印,其中四分之一为注释,已尽简洁扼要之能事。然梁为便利读者先有一概念,再逐章细阅,于事实演变经过更可明了,特于第一章作“概述”而非“绪论”。今撷其“概述”要旨于后。
一九四二年一月上旬,美军战略幕僚建议罗斯福总统:中国战区统帅蒋委员长既请推荐一美军将领担任本战区参谋长。知参谋长有带领若干中国军队之可能,乃建议即以美军代表,除兼任中印缅区美军司令官外,并在监督中国租借物资条件之下,兼中国战区参谋长。此种安排,初与我方请荐专任参谋长之原意不合,且因参谋长一身数职,如遇两国政府意见不一之时,必感两为妇之苦。委员长曾饬宋子文先将参谋长权限地位,予以澄清,再议其他。而子文自作解释,既未将蒋委员长意旨转商美方,又遽接受美方安排,签宋(子文)史(汀生)交换函件,造成参谋长地位权限之不同解释,为史迪威事件发生纠纷主因。
一九四二年三月,史迪威初谒统帅于重庆,报告来华五项任务,而独缺联军参谋长,经统帅追询,始提及。此为史迪威轻视中国战区兼职之流露。经数度召谈后,蒋委员长已深以史迪威缺乏作战实验与军事基本原则为虑。但仍如议,授以战区参谋长并兼入缅远征军总指挥之重任。史迪威既得全权则率全(华)军与日敌战于中缅甸,尝一度解救英军仁安羌之围,而左翼为敌所乘,牵及全线,遂大败。史迪威既战败,则以练军雪耻自矢,留印一月,草卅师训练计划成(美国以租借物资装备中国军队卅师之方案,在史迪威来华以前,已有定议),拟将军队分由印度蓝伽及中国云南两处训练。
蒋委员长以国际海陆运输之路线既绝,盟邦所能援我者,惟有空军。因嘱史迪威向美国租借法案申请:维持前线五百架飞机与每月五千吨中印空运能力。史迪威搁置不办。蒋夫人诘其理由,则提出宋、史订立之交换函件,谓伊控制中国租借物资,系本于美总统军事代表之权限,而非由于参谋长之职务,故只能听取美政府之命令;又谓当伊以总统代表资格出现时,其他兼职地位均不适用。蒋委员长始怒,即命宋子文检讨原案,向美政府澄清事权,一面停止接见,对于史迪威以美军代表署名之说帖,亦置不作复。史迪威则在外大肆怨言,迭电马歇尔,请美国对我摊牌,停止中国军队装备,将在印之援华军械拨与英国。事闻于罗斯福,乃派白宫顾问居里,再度来华,调查真相,并谋善后。
居里到渝十六日间,谒见蒋委员长十四次,谈话内容涉及史迪威者七次。委员长告以史迪威人地不宜,性格乖戾,恐难完成任务。居里自愿向罗斯福建议更调。但居里返美后,其更调之建议案,虽立得罗斯福之同意,饬马歇尔照办;而马歇尔搁置月余。其时撤废不平等待遇之中美新约草案正在华盛顿签字,中美关系方入新纪元,史迪威调换之事,遂见第一次之搁置。
美空军将领陈纳德,对于美日飞机之性能与空战技术,深有比较研究,尝以少数飞机出击顽敌,卓著战绩。旋蒋委员长电请罗氏以陈纳德宜有独立指挥在华空军之职位,罗即派陈纳德为美国第十四路空军司令,独立行事。史迪威以陈纳德位居其下,而声名在己上,则百计摧抑之。时美援之飞机缺交甚巨,蒋委员长请罗斯福召陈纳德赴美自陈,罗氏许之,而马歇尔徇史迪威意,以宜并召史迪威为言,罗乃并召史迪威。陈史二人遂辩论“援华军事,空陆孰先”于白宫,是为三叉会议。
三叉会议中,史迪威表现甚劣,即史汀生、马歇尔亦难回护。罗斯福决定将中印航空运输之七、八、九月吨位,拨交陈纳德使用。史迪威益不能平。在罗邱出席之百余人军事幕僚会议研讨反攻缅甸案,史迪威公然丑诋中国军队之无能,作战之不力,及统帅之寡断与善变。宋子文起辩:“吾人今日如对蒋委员长之决定有所怀疑,则吾人须自忖能否负起远东大局与中国战场生死之责任”。白宫参谋长李海退后亦言:吾人对于中国战区之事,只能听取其统帅之意旨,而不能考虑其参谋长之主张。今罗总统既接受蒋委员长之建议,则史迪威知史汀生与马歇尔之后盾之不可恃,此后伊对蒋委员长如再跋扈,则蒋委员长一电,便可更换。马歇尔前曾以罗斯福中印空运吨位之决定,恐史迪威不便回任向罗斯福进言,罗答“去之又将如何”!其时罗斯福方在国际方面,力助中国,蒋委员长不欲遽伤美军部之情感,遂暂中止。史迪威调换之事,乃见第二次之搁置。
一九四三年八月,东南亚战区将改组,宋子文乘机向罗斯福进言:将中国战区增设副帅一人,由美军官担任,参谋长一人由中国军官担任,副参谋长一人,由美军官担任,下分数处以中美军官混合组织,使史迪威之权限地位,克见无形解决。罗斯福同意。马歇尔此次不再固拒,遂决以美空军补给司令索谟威尔继史迪威之任,俟宋子文、蒙巴顿抵渝后发表。不料子文抵渝时,史迪威已得密信,即夜赴蒋委员长官邸,自陈过去错误多出无心,此后决尽忠竭智,不负期望。蒋委员长以开罗会议在即,史迪威既知疚悔,不妨留观后效。此为史迪威调换事,第三次之搁置。(请参考本文附录《蒙巴顿与史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