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 > 正文

嘉靖"大礼议":政治斗争还是意识形态斗争?

0
分享至

嘉靖

明朝历史上最荒诞的皇帝明武宗纵情声色,不到三十岁便一命呜呼,却未留下任何子嗣。按明朝祖制,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大统。这就是历史上的嘉靖帝。嘉靖刚即位便在追尊其已故生父兴献王朱佑杬一事上与廷臣们产生了矛盾,其后双方争执不下,直到嘉靖八年才画上句号。历史上把此次事件称作“大礼议”事件。

武宗是孝宗的独子,世宗是兴献王的独子。孝宗和兴献王都是宪宗朱见深的儿子,为同父异母兄弟。由于武宗无嗣,根据“兄终弟及”的祖制,他的堂弟世宗在朝臣们的推举下登上皇位。

或许是因为外藩即位,似乎注定了后面会有些不顺利的事情。世宗即位后,想借自己九五之尊的地位权力追崇自己业已亡故的生父,然而却遭到了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廷臣们的反对,廷臣们的意见很明确:继统必须兼继嗣,世宗应以孝宗皇帝为“皇父”,以孝宗皇帝的皇后慈寿太后为“圣母”,兴献王、妃为本生父母,不加皇。显然,廷臣们的意见严重地违背了皇帝的初衷,不但不能加“皇”字追尊,还被剥夺了父子之名,这是小皇帝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

按照杨廷和和礼部尚书毛澄的辩解,如此行事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援列朝列代的成例。汉朝成帝和宋朝仁宗在世时也没有留下子嗣,皇位由哀帝和英宗这两位侄儿继承,并且兼继嗣成帝和仁宗。这样不但保证了皇位的平稳继承,而且还确保了老皇帝后继有人,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现在朝臣们要照搬到世宗父子身上,问题便产生了:既然让世宗承祧孝宗,那老兴献王岂不是绝了嗣?对此,内阁也早有考虑,毛澄提出将崇仁王的次子暂过继给老兴献王为嗣,待到日后皇嗣繁衍,再从中择立一人奉嗣兴献王,如此一来则“天理人情两无全失”。

朝臣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但并没有取得小皇帝的理解。双方僵持不下,经过几个来回下来,世宗在失望之极甚至表示要“避位以奉母归养”。就在此时,一名叫张璁的新科进士的上疏让年轻的皇帝龙颜大悦。他在那篇奏疏中很明白地表示,继统不必继嗣,世宗皇帝还是要以兴献王为父考,孝宗为皇伯考,并应追崇兴献王为皇,在京建庙奉祀。此后,嘉靖帝接连收到反对派的上疏。

从情理上来说,反对派的言论更易于接受。张璁此言一出,廷臣们那些引经据典的论证立显苍白,不要说去劝服一位年少气盛的帝王,就连说服普通老百姓也恐怕觉得荒唐。而以张璁为代表的议礼派的观点则从上到下都无懈可击,就连杨廷和也感叹世宗会“终当从之”。于是杨廷和便利用手中的职权将张璁等人调到南京去做官,迫使世宗在嘉靖元年下诏尊孝宗为皇考,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皇。

可事情却远未画上句号,在此后的三年中,世宗接二连三地收到一些下级官员蛊惑翻案的上疏。终于在嘉靖三年,也就是世宗十六岁那年,小皇帝又旧事重提,重新议论起其生父母的地位。由于杨廷和等老臣仍官居要职,他们当然不愿意眼看着将胜利果实拱手相让,于是嘉靖三年秋七月辛卯这一天,京师的一百多名官员集体“伏阙争哭”,结果“帝大怒”,引发了明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廷杖”。没过多久,杨廷和、毛澄、蒋冕等人被迫致仕回家,张璁等人被重新调回京城。九月,世宗下诏,称兴献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以孝宗为皇伯考,慈寿皇太后为皇伯母。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议礼派诸人纷纷摄取高位,逐渐得势。直到嘉靖八年,世宗颁布《明伦大典》,规定“非天子不议礼”。到此,这桩延续了八年的纷争总算尘埃落定。

不难看出,议礼派的胜利主要还是有世宗本人的支持。由于本乎人情,议礼派的理由看上去冠冕堂皇,不容辩驳。首先他们引经据典,从儒家经籍《礼记》中找出了“礼非天降,非地出,人情而已”,“长子不得为人后”,“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其亲”等诸如此类的论据,证明杨廷和等人的做法不通人情;其次,他们极力指出以孝宗为父的荒谬之处:一、孝宗并非无嗣;二、若继嗣孝宗将置武宗于何地?同时,兴献王不得以世宗为嗣,又绝了兴献王一脉,这显然是说不通的。最后,议礼派还直接驳斥了礼部所举的汉宋故事。汉哀帝和宋英宗与当今不一样,他们都是很小的时候就预立为嗣,养在宫中,与世宗以外藩入继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不能援古为例。恃此三条,他们同当权派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那时,所谓的“议礼派”不过是几个不识时务、恣意发难的小人物。张璁上奏疏时刚中进士,桂萼是个官居六品的南京刑部主事,其余人也只是些不得志的中下级官员。这点微薄的政治资本抗衡的却是以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为首的几乎整个文官集团,真有点蚍蜉撼大树的味道,更像是一时气盛之举。然而张璁中进士时已四十七岁,早过了年轻气盛的年龄,另一位议礼派的重要人物方献夫正在山中读圣贤之书,论起修身养性已臻化境,也不可能去逞一时之勇。事实上,张璁、桂萼等人早就“窥得圣意”。嘉靖本人才是此次事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也许是与太祖有着相同的基因,世宗皇帝内心存在着极其强烈的专制欲望。但从表面上看,嘉靖对治国似乎兴趣不大,他执政的大部分时间被消耗在西苑的炼丹房和后宫里,将繁琐的国事交给百官去打理。另外,可能是外藩即位,嘉靖还是位个性突出的皇帝,嗅觉敏锐,自尊意识强烈而又刚愎自用。显然,嘉靖元年的那次下诏是迫于内阁和朝臣们的压力所致,而等到嘉靖三年,在与百官们周旋了三年之后,随着生理心理上的日益成熟,世宗最终动用帝王权柄赢得了这场胜利。

1 2 显示全文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高分低能,分数注水”,省中考状元接受采访,遭网友狂喷

“高分低能,分数注水”,省中考状元接受采访,遭网友狂喷

知晓科普
2025-07-12 06:40:02
淮安官方反击无锡水蜜桃:射桃!结果桃子变苹果,把无锡网友笑麻

淮安官方反击无锡水蜜桃:射桃!结果桃子变苹果,把无锡网友笑麻

大笑江湖史
2025-07-12 11:58:18
别再贬低GOAT了!KD:我每天说一遍“乔丹退役2次” 你能拿我怎样

别再贬低GOAT了!KD:我每天说一遍“乔丹退役2次” 你能拿我怎样

直播吧
2025-07-12 15:50:12
原来全是谎言!越南并没跟美签协议?越外长对王毅说了实话

原来全是谎言!越南并没跟美签协议?越外长对王毅说了实话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7-12 15:21:42
38岁天津北漂男子下班后住车里近3年:不比住酒店差,除了上厕所,其余都很方便

38岁天津北漂男子下班后住车里近3年:不比住酒店差,除了上厕所,其余都很方便

潇湘晨报
2025-07-11 17:16:24
“史上最牛间谍”胡安:情报全靠瞎编,结果竟都编的八九不离十

“史上最牛间谍”胡安:情报全靠瞎编,结果竟都编的八九不离十

花心电影
2025-07-11 21:36:16
俄乌战争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意识到不对:原来中国早就选对了

俄乌战争打了1000多天,美国终于意识到不对:原来中国早就选对了

葡萄说娱
2025-07-12 15:24:33
辞职铁饭碗勇闯娱乐圈,他恐怕是内娱独一份!

辞职铁饭碗勇闯娱乐圈,他恐怕是内娱独一份!

ChicMyGeek
2025-07-12 15:12:57
中美外长谈了一小时,特朗普来不成中国?鲁比奥承认还缺两大条件

中美外长谈了一小时,特朗普来不成中国?鲁比奥承认还缺两大条件

娱乐督察中
2025-07-12 13:16:49
上海中考改革:四校掐尖话终结,教育公平还是均质化陷阱?

上海中考改革:四校掐尖话终结,教育公平还是均质化陷阱?

观察眼看世界
2025-07-12 11:01:55
假牙泡水白发稀疏!72岁赵雅芝啃泡面吸氧养全家,儿子开豪车炫富

假牙泡水白发稀疏!72岁赵雅芝啃泡面吸氧养全家,儿子开豪车炫富

一盅情怀
2025-07-11 14:53:57
亲历台湾告诉你:这些流言蜚语都是假的,别再被网络误导了!

亲历台湾告诉你:这些流言蜚语都是假的,别再被网络误导了!

天下霸奇
2025-07-10 09:02:07
苏州女子杀夫藏尸冰柜案:搬家都带着冰柜,死者朋友圈还在更新

苏州女子杀夫藏尸冰柜案:搬家都带着冰柜,死者朋友圈还在更新

谈史论天地
2025-07-12 13:00:03
海外谈中国:神秘车辆驶过首都北京,竟引发外界对新型坦克的猜测

海外谈中国:神秘车辆驶过首都北京,竟引发外界对新型坦克的猜测

零度Military
2025-07-11 21:53:53
这两人看不了阅兵!特朗普兑现承诺,取消对华限制,访华名单变了

这两人看不了阅兵!特朗普兑现承诺,取消对华限制,访华名单变了

历史求知所
2025-07-11 12:10:08
日本的穷乡僻壤,不相识的中国人产生了冲突,一名中国女性砸了另外一名中国女性的车

日本的穷乡僻壤,不相识的中国人产生了冲突,一名中国女性砸了另外一名中国女性的车

日本物语
2025-07-11 21:19:08
潘长江女儿太惨了!

潘长江女儿太惨了!

华人星光
2025-07-11 14:28:13
新一轮的周末“外卖大战”又来了!记者实测:多款奶茶咖啡0元购!

新一轮的周末“外卖大战”又来了!记者实测:多款奶茶咖啡0元购!

极目新闻
2025-07-12 09:21:09
为什么说,全世界都要“感谢”李在明?

为什么说,全世界都要“感谢”李在明?

爱下厨的阿酾
2025-07-11 03:59:37
2007年,林彪得到公正评价,其长女哭着感谢军方:功过不能相抵

2007年,林彪得到公正评价,其长女哭着感谢军方:功过不能相抵

诗意世界
2025-05-03 22:52:55
2025-07-12 16:19:00

头条要闻

王毅谈中美外长在吉隆坡会晤 用了四个词

头条要闻

王毅谈中美外长在吉隆坡会晤 用了四个词

体育要闻

夏联-开拓者大胜勇士 杨瀚森首秀10+4+5+3帽

娱乐要闻

王晶曝张国荣自杀原因 抑郁症只是其一

财经要闻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什么信号?

科技要闻

Kimi深夜整活,开源了首个万亿参数模型

汽车要闻

小米YU7深度试驾: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艺术
亲子
旅游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枫叶之都的22℃清凉秘境

教育要闻

题不算很难,就是很多同学解题过程比较复杂,容易出错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张檬直播崩溃:自己尿血后,1岁儿子便血一周,竟是因为育儿嫂?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