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战争
摘自《选印本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高毅/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原标题:日常生活的革命化
法国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方式、社会风气的革命化,看起来好像与革命的宗教化没什么关系,实际上这一进程始终是与基督教的衰落和革命崇拜的兴起密切相连、相伴而行的,而且也同样反映了人民大众极其重视象征符号的待性,同祥带有大众文化与人民性的鲜明特色。试从如下诸方面来看;地名人名的革命化。出于消除封建遗迹和建立教化新人的环境的考虑,法国革命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更改地名的必要性。1790年制宪议会曾颁布法令称;“被前领主以其家族的名字命名的村庄、城镇和教区可以恢复原名。”l792年8月l0日以后,法国人又自发地掀起第二次改地名运动,所有带有历代国王和贵族姓名的市镇都换上了反映该地地理特点的名称。如诺让—勒—鲁瓦(国王)被改为诺让上马恩。地名中的“伯爵”或“子爵”也为“共和国”或“人民”所取代,如旺代的冯特内—勒—孔特(伯爵)校改为冯特内—勒—波卜勒(人民)。
但真正具有普通意义的大规模改地名运动,却是在1793年夏秋时分,随着人民大众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涨和非基督教化运动的深入发展而发生的。各民众社团和无套裤汉革命委员会在这里发挥着引人注目的促进作用。为数3000以上的市镇在未经中央政府任何强制的情况下改变了名称,而大部分新地名都带有明显的革命意味:如凡尔赛被改为“自由摇篮”,沙多—梯也里被改为“马思河畔的平等”,等等。有些市镇仍保留了自己的传统名称,但加之以“人民”一词以强调人民的国家主人翁地位。许多市镇则通过在自己的名称中加入“山岳”的字眼以表示对山岳派的拥护。深受人民大众崇敬爱戴的自由先烈——革命崇拜的“圣人”们也成为新地名的重要来源。此外,还出现了许多诸如长矛—沙波、自由—小红帽、阿恩—无套裤汉、无套裤汉邦区、芒什无套裤汉、无套裤汉港、卡马尼奥拉之类的新地名,极鲜明地反映着无套裤汉运动对地方生活的重大影响。不曾改名的市镇(其在数量上仍占绝大多数,约有37000个)也以同样的方式修改了许多街区、街道的名称。
与此同时,法国人的姓名也在革命时代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活动分子、将军、革命军战士和“红色神甫”通过法律认可的民事命名礼给自己另取了带革命意味的新名,而且根据当时的法律,这种新名不得再行更改,违者将判罚。新名一般都是各种共和主义美德的名称或自由先烈的名字、另外还有不少成年人结自己取了革命的别名,如格拉古·巴贝夫。
不过,在人名革命化方面较之成年人改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还是新生儿被赋予新酌“革命的名字”。千百年来,法国的父母亲都是机械地把祖父母所使用的基督教圣人的名与传给子女。是大革命第一次打破了这一古老的习俗,使得力鲁图斯、马拉、勒佩勒蒂埃、自由、平等、山岳等带革命崇拜性质的名字变得像让、皮埃尔、玛丽之类一样流行。这和姓名的革命变革似乎也同人民大众政治文化的影响息息利关。直到1793年9月,取革命名字的新生儿在数量上一直另有限的,一般不超过总数的3%。然而在共和二年.随着非基督教化运动的蓬勃展开和民众社团政治作用的加强,这个百分比在无套裤汉的政治参与比较积极的各地区骤然上升,最高的高达50%,最低的也达到了25%。而在那些强烈反对非基督教化运动、民众社团的影响比较薄弱的地区,这个百分比则低于20%。从给新生儿取革命名的家长的社会成份看,也同样能够感受到下层人民对这种做法的特殊兴趣:在科尔贝依地区,这些家长的1/3是农业工人(日工、泥瓦或挖土工);而在凡尔赛地区则大都是鞋匠、锁匠、小商贩和自由职业者。
日常生活用品的革命化。既然革命本身成了一种宗教,成了人们普遍的崇拜对象,它的各种象征自然也会广泛地渗入社会的日常生活,像旧宗教的十字架、圣母玛丽亚或各个圣徒的形象一样在人们的日常用品上留下印记。如在当时的家俱和陶瓷器皿上,在鼻姻盒、剃须盘、镜子甚至夜壶上,到处都画着各革命日的情景和表示共和的图案,或写着诸如“我们相亲相爱、情同手足,准能成功”、“为国家而死无尚光荣”之类的共和箴言。象征自由、平等、理性等新价值观念的女神雕像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家庭中常见的摆设。买不起这些玩艺的穷裁缝、穷鞋匠们也会在墙上挂一个革命历或贴一张千篇一律的共和图案,或在那儿摆上一尊廉价的革命先烈石膏像。棋与牌等大众娱乐用品也受到了革命崇拜浪潮的强烈冲击。从1790年起就开始流行一些“革命的”跳鹅棋戏。在共和二年,所有广泛流行的游戏都在形式上和规则上得到了改造,被涂上浓郁的革命色彩。如1793年11月11日的《导报》上有一篇文章专门谈论了国际象棋的“革命化”问题。据称,当时法国在国际象棋方面高手如云,民间也盛行着象棋热。大革命带来了其中“国王”和“王后”权力的变化,也改变了“车”和“象”之类带封建意味的棋子的作用和走法。共和二年则试图进一步对这种象棋进行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改革:如把以往以“臣属”身份出现的“卒”改成步兵,“象”改成龙骑兵,“车”改成炮,“王后”改成副官,“国王”则改成必须“将”之的暴君。以往的一方“将死”另一方的结局,也拟改成由一方通过“封锁”把另一方困死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