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财路搞建设
卢作孚不仅是个实干的人,而且是个肯思考、有思想的人,北碚几乎就是按他的理想蓝图设计的,一个成功的实验基地。
可是谁能想象,北碚那么多建设,几乎是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搞出来的,这真是个奇迹啊。卢作孚常常是边干,边筹款,很好地利用当地军阀,让他们出面、出钱,开辟温泉公园时就是这样,此处现在还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当年的募捐启事,其上说:“温泉前瞰大江,后负苍岩,左右旷宇天开,林木丛茂??学生可到此旅行,病人可到此调摄,文学家可到此净养性灵,美术家可到此即景写生,园艺家可到此培植林圃,实业家可到此经营工厂、开拓矿产,生物学者可到此采集标本,地质学家可到此考察岩石,硕士宿儒可到此勒石题名,军政绅商,都市生活之余,可到此消除烦虑。”在这个启事上列名的几乎都是当年显赫一时的川系军阀首脑,包括刘湘、杨森、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王陵基、王赞绪、潘文华等。
卢作孚想出一个办法,谁捐钱造的房子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公园里有一处叫“农庄”的别墅,是川军一个师长陈书农捐的款,卢作孚的事业从合川开始,和陈有一定关系,此人曾驻扎合川,是个比较开明的军人。还有一处茅庐名为“琴庐”,就是最终支持他办民生公司的合川人郑东琴捐款的。
卢作孚还招集各矿业主,以招股的办法筹集资金,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这使日运量由200吨迅速提高到2000吨,煤矿得到大发展,成为抗战时期陪都的主要燃料供应基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的中国西部科学院和西部博物馆,算得上是卢作孚的大手笔,显示了卢作孚的眼光和远见,大大提升了北碚建设的层次。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一家以民间力量建起来的科学院领先于全国,即便放在今天,也令人感佩。主体建筑“惠宇”是军阀杨森捐的款,经费基本上来自各方捐款。卢作孚本人有了点钱,也都捐给北碚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比如卢作孚在一些企业有兼职,得到车马费,每次单子送来,卢作孚总是写上“捐中国西部科学院”、“捐兼善中学”、“捐瑞山小学”等,随手就捐出了,而卢作孚家里,完全靠他的一份工资生活,过得并不宽裕。当时,卢作孚还请了许多专业的科学人员在这里从事科学研究,与许多第一流的科学家都有交流,鼎盛时期有四个研究所,包括生物、地质、农林、理化等,做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比如大量的动物标本、植物标本现在仍保存下来了。动物标本已陈列出来,民生公司研究室的龙海副主任带笔者看了一遍,有些标本制作得极为精致。展馆门口那张中国地形浮雕图几乎吸引了我们所有人的眼光,那是地质学家翁文灏的一个学生制作的,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一幅地形浮雕。
在西部科学院,笔者看到一处整齐的平房,就是卢作孚曾经工作过的办公室, 这是笔者一路走来所看到的他最象样的办公处。对于卢作孚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来说,任何物质条件的束缚都不足道。在生活上,卢作孚甚至有些清教徒的色彩,律己之严,生活之简朴都是后人难以想象的,如果说这是因为他贫寒的出身,吃得起苦,那也未必。卢作孚被称为没有钱的大亨,没有学历的学者,不追求个人享受的现代企业家。但是,如果说他不懂生活,不懂享受,也是对卢作孚的误解,卢作孚对休息、休闲有自己独特的体悟,他在北碚建起的公园就是最好的证据。
北碚处于嘉陵江小三峡,自然环境很好,卢作孚借助地势和温泉,在江边修建了全新的温泉公园,当年中国科学社曾在温泉举行过年会。北碚公园是依山而建的,紧挨着北碚公园有新辟的“作孚园”,现在卢作孚的墓也在山顶上。山脚下的小红楼就是北碚图书馆。山上有著名的“清凉亭”,说是亭,却不像四边凌空的亭子,而是一个精巧的二层建筑,是当地人民为感谢他的贡献,在他母亲60岁生日时修的,原名“慈寿阁”,他不愿接受,后来请林森写了“清凉亭”三个字。不过,这几个字现在找不到了,这里后来成为陶行知的居所。
抗战期间,北碚之所以成为名闻中外的文化城,复旦大学、中央大学等许多重要大学都迁到这里,许多文化名人如梁实秋、老舍等都住在这里,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人在这里继续自己的事业,就是因为卢作孚10来年的建设实验打下了根基,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的集团社会”氛围,正是这一点,使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曾经在历史的夜空中发射出夺目的光华。
小学生“船王”卢作孚
在卢作孚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比他年长40岁的张謇的影子,但他和拥有状元功名的张謇不同,没有学历,自学出身,完全是一介布衣,他要办事的难度也就更大。何况他创业是在1925年,没有赶上什么最有利的时机,十多年后,事业有了起色,又遇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可以说卢作孚生不逢时。但是他硬生生在波涛汹涌的长江上,在一个波诡云谲的大时代里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从一条船发展到150多条船,从川江进入长江,最终走向海洋。到1947年底,民生的沿海航线全部建立起来,还开通了东南亚和日本的海洋航线。抗战前,民生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船公司,引起世界同行的重视,英国太古、怡和公司的伦敦总部要求中国买办每周提供民生在长江的航运情报,研究对策。加拿大驻华大使欧德伦说:“卢作孚先生领导的民生公司事业,是象征着新兴的中国,正在日渐发展的途中。” 卢作孚的事业不光赢得了中国人的尊敬,而且赢得了世界上的赞誉。抗战胜利后,卢作孚到美国、加拿大开会、访问,受到外国人异常的欢迎,民生公司成了当时世界知名的公司。据说香港的包玉刚说过,如果卢作孚当年也留在香港,世界“船王”的称号又哪里轮得到自己?
摘自:《财富生活》 作者:傅国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