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宗纯——致力于佛教大众化的禅僧
一休宗纯,生于日本明德五年正月初一(公元1394年2月1日),卒于文明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81年12月12日)。“生平事行高迈奇绝,瑰闻轶事人所褒称,当代且敷衍于说部,演绎于动画,流传寰宇,道路腾播,闾巷之人,虽三尺童子,遂亦知禅师之名矣。”
一休的名字,多数人得之于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片中一休小和尚、寺院长老、新佑卫门、弥生小姐、足利将军等形象塑造得生动有趣,故事曲折而富含哲理,引得人人争睹,风靡一时,成为很多中国青年人的童年里温存的一抹亮色。
一休小和尚虽然是动画片中的主人公,但在日本实有其人,而且是一代禅学高僧和汉诗人。一休,全名一休宗纯,是日本僧侣史上最有名的三位和尚之一(和道镜、空海并称日本三大奇僧),其母藤原照子为日本南朝贵族之女,为小松天皇所宠爱,但她却日日怀着小剑,图谋刺杀天皇。被发觉后,照子乃逃出宫廷,后来在民家住下,生下一休。一休6岁,出家京都安国寺。他天资聪颖,又肯刻苦修行,很快便熟读各种佛经和很多流行的诗歌俳句,被人称作安国寺神童。13岁时就写下了《长门春草》:“秋荒长信美人吟,径路无媒上苑阴。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极为时人所赞赏。
一休宗纯以狂放不羁而名闻于世。他视诸多清规戒律于无物,一生醉酒狂歌,狎妓作乐,自号狂云子,曾自作诗云:“风狂狂客起狂风,往来酒坊淫肆中”,往往流连秦楼楚馆,甚至还和妓女们谈佛论道。僧侣界一片大哗,纷纷指责他的放浪行为。一休反诘:“名妓谈情,高僧说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他有诗云:“美人云雨爱河深,楼子老禅楼上吟;我有抱持睫吻兴,意无火聚舍身心”,前半部分可以写云雨之欢,而半部分则用佛门的常用的“火舍”之典故,出自《妙法莲华经》之譬喻,三界若火宅,避无可避,才顿悟到心是法中王,由此可见一休继承了“狂禅”的传统。
临济宗里的大德寺派以在野派自居,与五山禅僧对立。在宗教方面,他们后来也借鉴永平道元的做法,重视“坐禅”形式,重视在民间传禅。在政治上,他们也并非是要远离政治,而是反对五山的与幕府密切来往,亲近失势的天皇朝廷。亲皇是大德寺的传统,当日曾发动倒幕战争并建立南朝与足利幕府对峙的后醍醐天皇,曾亲笔降诏给大德寺,称:
大德禅寺者,宜为本朝无双之禅苑。安栖千众,令祝寿年;门弟相承,不许他门住。不是偏狭之情,为重清流。
所以,从足利幕府的角度看,冷落大德寺也在情理中。不过,这种冷落与放任自流又未尝没有好处;好处之一,就是造就了那位风流不羁、天马行空的高僧一休宗纯禅师(1394~1481)。
我说“那位”,是学川端的口气。川端康成《美丽的日本和我》里说:
在这里,我之所以在“一休”上面贯以“那位”二字,是由于他作为童话里的机智和尚,为孩子们所熟悉。他那无碍奔放的古怪行为,早已成为佳话广为流传。他那种“让孩童爬到膝上,抚摸胡子,连野鸟也从一休手中啄食”的样子,真是达到了“无心”的最高境界了。看上去他像一个亲切、平易近人的和尚,然而,实际上确实是一个严肃、深谋远虑的禅宗僧侣。(叶渭渠译)
我也由于电视动画片的影响,说到一休便想到的是那亮眼睛光脑袋的小和尚。迁居日本后看到他的画像和塑像,竟然大失所望起来。他的实相是:蓬头垢面,八字眉,翻鼻孔,扁头大嘴,胡子拉茬,其貌难以恭维。略其貌而说其人。一休法名宗纯,出身皇室,是后小松天皇(1382~1412年在位)之子。后小松天皇在位时期正是足利义满鼎盛的时代,义满不仅与天皇平起平坐,更有甚者,义满的夫人竟然继承了故去的皇太后的名号。这时的皇室只能是忍受屈辱,勉强维持。可是,即便如此,皇室内部还不能安定。后小松天皇于应永十九年(1412)退位为上皇,其子称光天皇即位。称光天皇一直体弱多病,上皇考虑立称光之弟小川宫亲王为皇太子,准备接替称光天皇。不料此举引起称光和小川宫兄弟间猜忌,小川宫亲王忽然患暴病而亡,年仅22岁,他的死至今仍是日本史的一个不解之谜。作为后小松天皇皇子的一休,压抑迷乱的宫廷生活,使他的童年成为一种并不愉快的记忆。雪上添霜的是,他在6岁又被送进寺院,跟从京都安国寺象外集鉴禅师学禅,同时向建仁寺慕喆龙攀禅师学习汉文化。这位可怜的皇子天资过人,据说他少年能诗,有咏春草句为人传诵一时。其句云:
荣辱悲欢目前事,君恩浅处草方深。
假如这样的诗句真是出自他手,以他那样小的年纪,能作如此沉痛语,背后当有怎样的苦难!今日思来犹令人为之酸楚。又有一首传为他15岁时所作的《春夜宿花诗》,可信程度高于春草句。诗云:
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
枕上香风寤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
这种豪华的、颓废的强烈感受与其中暗示的肉体堕落观,总使我不禁想起法国浪漫派的诗人们。而诗里那化不开的愁情又使我们对于一休年轻时的两次自杀经历能若有所悟。这种情绪,很可能是他后来向着禅的精神世界作不懈追求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