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平八郎(とうごう へいはちろう,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即弘化4年12月22日—昭和9年),日本帝国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与陆军的乃木希典并称日本军国主义的“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成为了在近代史上东方黄种人打败西方白种人的先例,使他得到“东方纳尔逊”之誉。
东乡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生于萨摩藩鹿儿岛加治屋町。身高1.59米。幼名仲五郎,十五岁元服时改名平八郎实良。其父东乡吉左卫门热心于海军,对东乡平八郎有很大的影响。
简历
对幕府作战
1863年从军萨摩藩,参加萨英战争(对英国的战争)。
1866年参加萨摩藩新成立的海军。
1868年戊辰战争中,作为海军士官,在萨摩藩的战舰春田号上参加阿波冲海战,决战幕府的开阳号战舰。
1871年到1878年,在英国留学军事,后来成为一艘轻巡洋舰的建造监督。其中1877年劝止萨摩藩出身的留英学生回国参加反对明治政府的西南战争(参见西乡隆盛)。
对中国作战
1884年任“天城”舰舰长,曾至上海、福州和基隆等地观察中法战争情况。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丰岛海战中,作为“浪速”舰舰长,击沉清朝运兵船“高升”号,殉难者达七百余人。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海战中,指挥“浪速”舰作战。
1894年日本侵占澎湖时,指挥第一游击队以火力支援步兵登陆。
1895年晋升海军中将并出任海军大学校长。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任日本常备舰队司令。
对俄国作战
日俄战争中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2月8日突袭中国旅顺港内的俄国舰队。日本很快地夺得了制海权。4月,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马卡格夫海军上将阵亡。
1904年6月6日晋升为海军大将。
1904年8月10日组织黄海海战,击败旅顺的俄国海军的突围。
1905年5月27日指挥对马海峡海战,歼灭俄国增援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此役决定了日俄战争中日本的最后胜利。
1905年12月,被任命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兼海军将官会议议员,成为日本海军第四任首脑,参与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政策的制定。
晚年
1913年,大正时期被赐予帝国元帅称号。
1934年昭和时期病危时封侯爵。5月30日病死于东京,终年86岁。
其他
和同乡西乡隆盛一样,东乡平八郎深受阳明学的影响。据姚业鑫著《名邑余姚》所载,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一颗印章上刻着“一生低首拜阳明”七字。
日俄战争期间,东乡平八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练兵宗旨——“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
对马海峡海战,东乡平八郎在旗舰“三笠”号悬挂起著名的战斗旗帜——“皇国兴废在此一战,各君努力奋勇杀敌”。
在对马海峡海战胜利后,一艘美舰正在日本访问。在日本为东乡平八郎准备的庆功宴上,有几个访问的美国水兵邀请东乡平八郎干一杯,东乡平八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其中一位美国水兵深深地被他的风度折服,这位水兵就是后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相关链接:东乡平八郎的目光
■戴平
在威海湾畔的南码头,停着一艘经严谨考证、依据历史资料复制建造的“定远”号纪念舰。它是在2005年4月16日以“定远”舰为原型一比一建成的。它讲述了中国海军史上一段悲壮的往事。
晚清洋务运动的骄傲和李鸿章的劳绩之一是建立了一支西方式的海军——强大的北洋舰队。其中有一艘铁甲舰是“定远”舰。它是中华民族试图富国强兵的标志,也是历史之魂、炎黄之魂。“定远”舰的建造和毁灭,记录了一段令中国人难以忘却的屈辱而悲壮的历史。这是目前东半球惟一可见的19世纪铁甲舰,当时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也是中国最早的战列舰。1880年由清政府向德国订造,排水量达7335吨,舰身长91米,有22门火炮,305mm克虏伯钢炮4门。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航空母舰。“定远”舰曾随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当它停泊在日本港口时,引起了许多日本民众的围观。巨大的船体,厚重的装甲,威力强大的火炮,使日本从皇室到平民举国上下敬畏有加,惊呼日本没有一支舰队能够打败北洋舰队。但有一个名叫东乡平八郎的海军大佐却不动声色。他两次上舰参观之后,对旁人说:“此舰的战斗力有限,若一旦开战,必不堪一击。”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定远”舰上的主炮没有洗刷干净,而且在炮筒上还晾晒着北洋水兵的衣裤!而且,当大清君臣沾沾自喜于“定远”舰的不可一世的强大威力时,日本海军已针对“定远”舰的弱点,悄悄地加强了自己炮舰的进攻威力。
事态的发展果然被东乡平八郎不幸而言中。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中日同时出兵协助朝鲜政府镇压,日本乘此机会发动了甲午战争,侵吞了朝鲜,并对中国发动袭击。当时日本的国力比中国还弱。但是,“遍地球一等之铁甲舰”并不能挽救腐败的晚清政府。讲解员告诉我,在甲午海战中,“定远”舰的火炮是10分钟一发,只能远程射击,而日本鱼雷艇射出的鱼雷却是1分钟数发。1895年2月5日凌晨,“定远舰”被偷袭入港的日本“第九号”鱼雷艇击中受重创,虽“受弹百发而未沉”,并英勇地击毁日本来袭的鱼雷舰,但终因进水过多而被迫搁浅在刘公岛东部,充当水炮台使用。随着局势的恶化,2月10日午后,为防止“定远”舰落入敌手,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引爆炸药库,将它自行炸毁,他自己也在刘公岛上自尽。同日晚上,与“定远”舰共存亡的管带刘步蟾自杀,实践了“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随后不久,甲午战争在失败中结束。这艘一度带领中国海军创造过亚洲第一辉煌的战舰,和爱国的将士们一起壮烈殉国,从此消逝在中国人的视线中。康乾盛世一去不复返,大清王朝的没落似乎已成定局,光绪皇帝忧愁的目光注视着黄海。清朝从此阴气重重,再无重振之时。
东乡平八郎的目光是厉害的。细节可以看出成败。他善于见微而知著,从北洋舰队没有洗刷干净的大炮,从晾晒在大炮上的衣裤,看到了当时中国水兵的精神状态之不足,由此断定中国海军骄傲轻敌,纪律不严,训练不够,准备不足。强大的外表掩盖着虚浮的内涵。庞然大物的“定远舰”难以应对小而灵活的日本鱼雷艇,外强中干的病狮终于不敌黄海里凶恶的鳄鱼。一旦面临生死存亡的战斗考验,无论官兵们基于民族大义如何英勇抗击入侵者,也不能挽回海战的一败涂地。
威海是甲午海战的古战场,留存了中国近代史上屈辱而悲壮的一页。如今,我们踏上重造的“定远”舰,仰望蓝天白云下飘扬着的大清黄龙旗,瞻仰舰艇内陈列着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英烈照片的纪念堂,向这些远年的英烈们祭奠。尽管甲午海战的硝烟已散去一百多年,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今天,谁也不敢再欺负我们了,但回眸百年,定而思远。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波涛滚滚的黄海并不太平。仍有人对中国虎视眈眈,日本的“自卫队”已派到了海外。今天,我们岂能居安而不思危乎?尤其是,我们切不可忘记,在熙攘的人群之中,可能正掩藏着东乡平八郎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