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世界上规模最大古城墙坍塌30米
新华网西安2006年7月26日电(记者冯国耿学鹏)针对闻名遐迩的西安古城墙25日出现小段坍塌的情况,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樊大可26日告诉记者,自7月初开始对城墙内侧近400米长的濒危区段进行抢修加固工程,一段宽约1米、长约30米的墙体填土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坍塌下来,属于工程可控范围。
樊大可说:“施工人员把墙体外的红砖扒掉后,墙体中的疏松填土显露出来,由于位于10米左右的高处,它们很容易滑落下来。作为抢修工程的一部分,我们已考虑到填土下滑的情况,出现小段填土下落,总体上在工程的可控制范围内。”
记者26日在西安城墙的南门至东昌门的维修现场看到,古城墙顺城巷从南城门至碑林段已被封闭,数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维修施工。一位工人告诉记者,“墙体坍塌时我们正在旁边施工,其声响很大,大家被吓了一跳”。记者在城墙顶上看到,隔离墙外仍有五六米的宽度,一些游人仍在正常游览。
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古城墙全长13.7公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历史上曾经三次大规模维修。最近的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西安市使用现代的红机砖,对破旧的古城墙进行了加固维修。
西安城墙景区管理委员会保护处处长刘冬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青、红砖混用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古城墙的整体风貌,更严重的是城墙内的众多孔洞、疏松的填土等慢慢起了变化,使城墙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裂缝、沉降等现象。为此,管委会自去年以来加强了城墙安全情况的调研,并请专业的安检机构对部分城墙的裂缝、沉陷等进行检测,目前有两个马面已取得成果。”
城墙的半面墙体连带顶部青砖全部塌陷
陕西榆林:榆林古城墙再次发生坍塌事故 造成2人死亡
2007年3月15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陕西省榆林市古城墙南门瓮城发生坍塌,造成2名正在门洞内施工的工人当场死亡。这是继2002年、2004年此段城墙坍塌后,再次发生的垮塌事故。
事故发生后,榆林市政府组织公安、消防、武警等部门人员进行全力抢救。经过300多人奋力抢救,至16时20分,确认2名被埋压工人已死亡。
榆林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南门瓮城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因其为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城墙而备受瞩目,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年久失修等原因,榆林古城墙南门瓮城附近的城墙曾于2002年、2004年发生过坍塌。
山西: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墙坍塌17米
(山西晚报2004年10月19日消息)平遥古城墙南门附近墙体外侧于昨日下午发生坍塌,塌方长度17米,高度10米,没有人员伤亡。虽然坍塌的墙体前正在施工,但平遥县文物局负责人称,坍塌与施工无关,属于“自然灾害”。
平遥古城的南门是古城的正门。一直没顾上开发。今年的工程是南门外“下沉式广场”淤积污土的清挖。原来紧靠城墙的污土被挖走了3米多深,施工没有在城墙根取土,所以今天县文物局分析认为,施工与坍塌无关。“是自然垮塌。”
古城墙 顶部宽度6米,坍塌最严重的地方只剩下3米宽,昨天下午两点半城墙突然坍塌时幸亏上面没有游客。
夜探城墙 地基被挖2.5米
关于坍塌的原因,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列举了3个原因:当年修筑不当,自然风化,年久失修。山西省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处长董养中说,倒塌段城墙在平遥古城南瓮城的最南端,是古城墙最薄弱的环节。“那里是低洼地,极易积水,对墙体的侵蚀比较严重。”
平遥县文物局副局长李树盛解释:“墙体内的土杂质特别多,可能因为修建年代经济情况不好。几百年过去,内部松动了。”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倒塌的墙体应该算是古代的“豆腐渣工程”。
2006年3月6日 平遥古城墙又坍塌12米
昨日,人们在发生坍塌的平遥古城墙处清理砖土。
据新华社太原3月5日电5日,平遥古城墙西门不远处内侧裸露的夯土层发生局部坍塌,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记者5日下午2时赶到平遥古城墙下时,施工维修人员正在坍塌处清理掉落的砖土。砖土从城墙顶部滑落到街道上,记者估算坍塌部分的宽度大约为12米,目测厚度不到一尺,高度10米左右。
据一位平遥老人介绍,以往城墙发生坍塌大多是在雨季以后,墙体松软,这次却在雨季之前就塌了。